[发明专利]一种内嵌锥形结构的烟感传感器迷宫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5404.4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0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许如臣;黄照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环科仪消防报警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 | 分类号: | G08B17/10;G08B17/103;G08B17/1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形 结构 传感器 迷宫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内嵌锥形结构的烟感传感器迷宫,其设有中空的烟雾检测室,所述烟雾检测室内布置有锥形结构体,所述锥形结构体呈倒斗状且设有内凹的弧形部,且其下部为中空结构。本专利布置有“入”形导烟板以及其延伸部分的折角,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环境光的进入,也可减少过多的灰尘进入,并通过设置特殊的锥形结构,对烟雾进行位置引导,提高响应速度,也不容易形成凝露或水珠,更加适合湿度较重或者环境多变的复杂场景应用,减少光线散射干扰,还结合音频震动去尘,有效避免灰尘对光线的干扰,最终有效提高烟雾的检测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嵌锥形结构的烟感传感器迷宫。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上的烟雾传感器,有用电离检测报警的烟雾传感器,有用光电检测报警的烟雾传感器,也有用气敏检测报警的烟雾传感器。通常气敏类的比较适用特定的气体,在火灾等烟雾探测领域,其性能比电离式或者光电式的传感器差,而电离式相对于光电式,响应速度也偏慢,所以光电式的烟雾探测近些年推广和使用有所增多。
但在现有技术中,光电式的烟雾或者烟尘检测还存在技术缺陷,经常发生漏报或者误报等情况,从检测效果及手段的角度分析,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统的烟雾检测室内部一般设置有各种挡筋,内部没有处于中空状态,除了会阻碍进烟效果,其烟雾的方位一致性也不好;
(2)当传感器的烟雾检测室吸附有灰尘时,会严重影响光线的反射效果,导致新的状态参数与当初生产校准时不一致,其检测结果必然存在误差,分析不准确,从而产生漏报警或者误报警的情况;
(3)现有的光电式检测也布置有发光器件与受光器件,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经烟雾式内部结构反射、折射,或者是反光板的反射,以及经烟尘的漫射后,部分光线进入受光器件产生光电流,但这种光线散射相对比较随机性,烟尘在烟雾检测室内没有进行特别的位置引导,其检测效果的准确性并不是较优的,有偶然性的因素,这也是现有技术中的烟雾传感器经常漏报或误报的原因之一;
(4)烟雾传感器一般都布置有各种迷宫结构,用于引导烟雾进入烟雾检测室,迷宫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遮挡背景光线进入的效果,但无法抵抗外界风的进入,进入烟雾检测室内的烟雾会因为风的影响而不聚集,可能导致延迟报警或者漏报警的后果;
(5)在一些湿气较重或者环境多变的场合,传统的烟雾传感器可能会在烟雾检测室内形成凝露、水珠等,会干扰光线的反射、折射效果,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产生误报等情况。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烟雾传感器还存在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经常发生误报对使用者造成干扰,使得使用者失去信任移除使用或者不用,在推广上属于技术原因造成的实用性不足。
在专利号为201720604793 .7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迷宫结构,其包括开设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的底盘,以及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围栏部分,并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还设置有第一迷宫单元组、第二迷宫单元组、第三迷宫单元组和第四迷宫单元组的隔离迷宫;该专利通过采用多种不同于く型的新型迷宫单元,使得每两迷宫单元之间的间隙弯折更多,从而使得环境光线不易进入迷宫。但是该专利只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所描述的多个技术缺陷中的一个,并不能有效解决烟雾传感器误报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烟感传感器迷宫,通过在烟雾检测室布置带有弧形及倒斗状且中部中空的锥形结构,对进入烟雾检测室内的烟尘进行特别的位置引导,同时起到抗风、抗凝露作用,多方位减少光线散射干扰,并在其中空部位安装布置有喇叭部件,通过音频震动去尘,提高烟雾检测的准确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环科仪消防报警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环科仪消防报警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5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