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门放电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65181.1 | 申请日: | 2020-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6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贺海清;赵休龙;王琛;陈乔威;苗锋;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73 | 分类号: | H01R13/73;H01R13/04;H01R13/40;H01R13/53;H02B1/16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芳 |
| 地址: | 0636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门 放电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门放电装置,包括移动拉杆结构和放电部分,移动拉杆结构包括拉杆、移动块、固定板、底座、安全杆,放电部分包括插销、插孔、连接导线,插孔的接线端子通过导线与需要放电的电气元件连接在一起,插孔固定在移动块上,插销固定在固定板上,插销的接线端子通过导线与接地线连接到一起,插销的中心高度与插孔的中心高度一致,通过拉杆带动移动块及插孔进行插拔动作。本装置应用到电气柜内,通过简便的机械传动结构,实现开门过程中自动放电,并能抑制电流冲击,避免作业人员不规范操作导致的事故,保证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属于电气柜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开门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产品状况及其缺点:现有电气柜开门与电源开关存在机械连锁,即只有在开关断开的情况上才允许打开柜门,对人身安全有很好的防护效果。但是,柜内存在一些储能元件,虽然断电,可是储能元件还存有电能,一旦人员触碰,储能元件将通过人体进行放电,出现电击等安全事故。目前,为了作业安全,通过操作规程来避免事故,要求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对电气元件断电、验电,放电后才允许作业。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总是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发生,没有放电就进行作业,以致发生电击事故;或者在作业完后,没有拆除接地放电线的情况下送电,导致短路事故。其次,放电因没有限流措施,出现瞬间电流冲击,并产生火花,不仅对器件有损伤,而且易发生其他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门放电装置,该装置实现开门过程中自动放电,并能抑制电流冲击,保证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开门放电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移动拉杆结构和放电部分,其中:
移动拉杆结构包括设置在电气柜柜门上的突出块、通过连接螺栓Ⅰ与突出块转动连接的拉杆、与拉杆的另一端连接的移动块、设置在电气柜内板上并供移动块移动的底座、设置在底座顶端的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的用于安装放电部分(插销)的凸板,底座为U型槽结构,移动块为凸形块结构;
放电部分包括设置在移动块上的插孔、设置在移动块上用于固定插孔的若干固定带、设置在固定板的凸板上的插销,插销的中心高度与插孔的中心高度对应。
作为优选,插孔包括绝缘外套、设置在绝缘外套外壁上的若干与固定带配合的固定槽、设置在绝缘外套一端上的接线端子、设置在绝缘外套内并与接线端子连接的导电内套、设置在绝缘外套另一端上的防护帽、设置在防护帽端面上的十字开口,导电内套一端呈圆锥形、另一端开口,导电内套圆锥形的一端与接线端子连接,在绝缘外套和导电内套间填充有密封剂;
插销包括锥形铜头、与锥形铜头的平直端连接的前端铜环、与前端铜环间隔设置的末端铜环、设置在前端铜环和末端铜环内的限流电阻、设置在限流电阻两端的连接线、设置在末端铜环外壁的接线柱、与接线柱连接的导线、与导线另一端连接的接地点、填充设置在末端铜环的末端处的密封剂、用于嵌入连接密封剂和固定板的螺母,前端铜环和末端铜环的间隔处也填充有密封剂;锥形铜头的内部通过连接线与限流电阻一端连接在一起,限流电阻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线与末端铜环的内壁也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还设有安全杆,安全杆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移动块上、另一端延伸到电气柜柜门位置处。
作为优选,密封剂为环氧树脂。
作为优选,防护帽为塑料材质。
作为优选,固定槽为两道、规格为2*2mm;固定带为两条,固定带为弹性材质。
作为优选,限流电阻采用2W金属膜限流电阻,规格为长度11mm、直径4.5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应用到电气柜内,在开门过程中实现自动放电,避免作业人员不规范操作导致的事故,保证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5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