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掺杂三维多级结构氢氧化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4888.0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3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袁斌;张峻豪;李少波;胡仁宗;朱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53/04 | 分类号: | C01G53/04;B82Y30/00;B82Y40/00;H01M4/52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本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三维 多级 结构 氢氧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铜掺杂球状多级结构氢氧化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NiSO4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溶液A;
(2)搅拌下,向步骤(1)所得溶液A加入Na2S2O8,得到溶液B;Na2S2O8与NiSO4的质量比为0.12:1~0.65:1;
(3)搅拌下,向步骤(2)所得溶液B中加入氨水,得到溶液C;
(4)往步骤(3)所得溶液C加入过量的铜箔,静置,室温下反应24~40小时;
(5)反应结束后,离心收集步骤(4)所得反应产物,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球状多级结构球氢氧化镍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掺杂球状多级结构氢氧化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使用的NiSO4为分析纯,NiSO4浓度为0.5~1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掺杂球状多级结构氢氧化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和(3)所述的搅拌都为磁力搅拌,转速为100~400转/分钟,时间为12~18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掺杂球状多级结构氢氧化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氨水的浓度为25%~28%,所述氨水的体积为步骤(1)去离子水体积的8~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掺杂球状多级结构氢氧化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铜箔的用量为Na2S2O8质量的40~100%;多余的铜箔在反应结束后清洗时会去掉,铜箔为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铜集流体,厚度为10μm,纯度≥99.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掺杂球状多级结构氢氧化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洗涤是用水洗涤5次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掺杂球状多级结构氢氧化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0~80℃,干燥时间为12~24h,干燥的真空度为1000~4000Pa。
8.一种铜掺杂球状多级结构氢氧化镍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所述球状多级结构的基本单元由纳米片状Ni(OH)2组成,其中片状Ni(OH)2的长和宽范围分别均为200~700nm,厚度为5~20nm。
9.权利要求8所述铜掺杂球状多级结构氢氧化镍材料在二次电池电极材料中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488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卡的配置系统
- 下一篇:基于静态液滴阵列分离单个细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