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编程遥控智能插座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4812.8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2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乐;冯毅;田志宏;刘祥涛;周娜琴;郑莉雯;殷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郭浩辉;麦小婵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编程 遥控 智能 插座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编程遥控智能插座及其实现方法,所述插座包括:通信接口模块,用于通过接口获取来自外部的输入数据和信息,形成命令字/串;命令适配模块,用于将所述通信接口模块接收到的命令字/串,翻译转换为所述插座能够识别的统一命令格式的功能指令;命令解析执行模块,用于对所述命令适配模块转换的统一命令格式的功能指令进行识别、解析,提取插座的功能操作、操作参数信息,并调用相应的功能调用函数,执行智能插座控制功能,本发明可以在没有或者找不到网络接入、手机的条件下,通过红外遥控这一传统遥控方式直接控制智能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外可编程遥控智能插座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插座,作为家居电力供给的常规和普遍入口,成为实现电力供需控制的最直接和最便利的途径。目前存在相当多的各类自动、人工控制的插座,如光感、红外感应、声感、温感等传感器控制的插座。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家居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场景需求,构建出各类智能电力控制的应用。但这些技术方案存在控制方式和组合机械固定、全局性和实时协同性差、智能程度较低、用户交互性和参与性较弱、人性化和个性化不足等缺点。
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智能插座及其手机APP作为智能家居的热门解决方案,对于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智能插座的无线通信模块如WIFI能够将家电设备如电视、平板电脑、电热水器等接入家庭网络。
现有智能插座技术多为通过手机和网络向智能插座发送命令,完成控制,这种控制方式操作繁琐、成本较高、条件受限,在没有网络、没有手机APP条件下,就无法完成遥控操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编程遥控智能插座及其实现方法,以解决在没有或者找不到网络接入、手机的条件下,通过红外遥控这一传统遥控方式直接控制智能插座,实现将传统电器快速、便捷、低成本变为智能可控电器的目的。
为达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编程遥控智能插座,包括:
通信接口模块,用于通过接口获取来自外部的输入数据和信息,形成命令字/串;
命令适配模块,用于将所述通信接口模块接收到的命令字/串,翻译转换为所述插座能够识别的统一命令格式的功能指令;
命令解析执行模块,用于对所述命令适配模块转换的统一命令格式的功能指令进行识别、解析,提取插座的功能操作、操作参数信息,并调用相应的功能调用函数,执行智能插座控制功能。其中,所述命令解析执行模块中维护统一命令字/串和功能函数名的映射对照表,并可通过配置文件、外部设备、网络编程接口API进行修改编辑。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口模块通过红外接口获取来自外部的输入数据和信息,形成命令字/串,所述通信接口模块中维护红外按键值和命令字/串的映射对照表。
优选地,在所述通信接口模块中,对红外设备的按键进行组合、分配编码,通过所述映射表映射翻译形成互斥的命令字或命令串。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口模块对于红外设备的按键,设定特殊功能按键前缀,根据所述特殊功能按键前缀将红外设备的遥控操作区分为直接功能指令和组合功能指令。
优选地,对于不带功能前缀的输入按键操作序列,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确定其为直接功能指令,用于一些不需要携带参数的简单控制功能。
优选地,对于带功能前缀的输入按键操作序列,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确定其为组合功能指令,用于一些需要携带参数的复杂控制功能。
优选地,所述通信接口模块中所维护的红外按键值和命令字/串的映射对照表,可通过配置文件、外部设备、网络编程接口API进行修改编辑。
优选地,所述命令适配模块中维护命令字/串与统一命令字/串的映射对照表,并可通过配置文件、外部设备、网络编程接口API进行修改编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48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