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栅栏隐蔽探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63971.6 | 申请日: | 2020-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7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宋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围界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13/12 | 分类号: | G08B1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栅栏 隐蔽 探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栅栏隐蔽探测系统,包括物理栅栏,和按直线或曲线依附安装于物理栅栏上的振动感应光纤;所述振动感应光纤通过数个弹簧悬吊机构与所述物理栅栏连接;所述弹簧悬吊机构内设有光学振动传感器,该光学振动传感器用于采集振动感应光纤的振动数据,光学振动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子与通信光纤连接;所述振动感应光纤及通信光纤分别经馈线连接DSP信号处理器,所述DSP信号处理器依次连接信号分析模块、通信模块、系统主机,所述系统主机与各警报器信号连接;本发明具有探测灵敏度高、定位精度高、误报率低等优点,即使在探测光纤折损失效后也能够对入侵行为进行探测,确保光纤栅栏隐蔽探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周界入侵探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栅栏隐蔽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重要的区域,如机场、军事基地、武器弹药库、监狱、银行金库、博物馆、发电厂、油库、等处,为了防止非法的入侵和各种破坏活动,传统的防范措施是在这些区域的外围周界处设置一些(如铁栅栏、围墙、钢丝篱笆网等)屏障或阻挡物,安排人员加强巡逻。在目前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犯罪手段更加复杂化、智能化的情况下,传统的防范手段己难以适应要害部门、重点单位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人力防范往往受时间、地域、人员素质和精力等因素的影响,亦难免出现漏洞和失误。因此,安装应用先进的周界探测系统就成为一种必要措施。
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周界探测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电子围栏、红外对射、振动电缆、泄露电缆、振动光纤等。其中光纤振动入侵探测系统是一种利用光纤振动传感技术探测并指示进入或试图进入防护范围行为的报警系统。系统能够检测入侵信息的区域范围,在实际使用中分为硬件防区或软件防区。硬件防区是指根据实际光纤传感单元的硬件位置进行划分的设防区域;软件防区是指在软件中对不同防范位置进行划分的设防区域。光纤振动入侵探测系统主要由光纤振动传感功能模块、信号处理功能模块、报警控制及显示功能模块组成。光纤振动入侵探测系统由于其无源、抗电子干扰能力强、敏感度高等优势如今广泛应用于周界探测系统。
本发明的光纤栅栏隐蔽探测系统就属于上述光纤振动入侵探测系统的一种类型。
然而,现有的光纤栅栏隐蔽探测系统,其感应光纤虽然能够感应到入侵行为产生的振动,却无法对该入侵行为发生的位置进行定位,同时作为传感和传输所用的光纤一旦受损或被折断,则后续的入侵探测无法继续,给周界安防探测带来隐患。因此, 有必要进行改进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光纤栅栏隐蔽探测系统存在的无法对该入侵行为发生的位置进行定位的问题,解决系统会因感应光纤受损导致整个防区设防失效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光纤栅栏隐蔽探测系统,包括物理栅栏1,和按直线或曲线依附安装于物理栅栏1上的振动感应光纤24;所述振动感应光纤24通过数个弹簧悬吊机构2与所述物理栅栏1连接;所述弹簧悬吊机构2内设有光学振动传感器31,该光学振动传感器31用于采集振动感应光纤24的振动数据,光学振动传感器31的信号输出端子与通信光纤3连接;所述振动感应光纤24及通信光纤3分别经馈线连接DSP信号处理器4,所述DSP信号处理器4依次连接信号分析模块5、通信模块、系统主机,所述系统主机与各警报器信号连接。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物理栅栏1包括顶部横梁13、加强柱12、密集杆11,相邻两个加强柱12之间的距离为20cm-25cm。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悬吊机构2包括底板21、拉力弹簧22、光纤护套23;所述底板21水平焊接于加强柱12接近顶部横梁13的后壁上,所述光纤护套23的上部通过拉力弹簧22与顶部横梁13连接,光纤护套23的下部通过拉力弹簧22与底板21连接;所述振动感应光纤24穿设在光纤护套2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围界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围界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39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