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空调、运行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3691.5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袁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王淑梅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空调 运行 方法 控制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运行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车载空调包括电连接的供电电池、驱动电路和负载,运行方法包括:确定负载运行所需的电量信息,根据电量信息控制驱动电路向负载输出对应的电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避免车载空调始终处于高压状态,由此提高车载空调的用电安全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车载空调、运行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载空调通常采用例如蓄电池的电池电源进行供电,为满足车载空调负载运行所需的电压,则需要利用升压电路等结构将电池电源的低压升高至高压。
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是,车载空调在使用时和/或待机时,始终处于高压状态,为司机的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带来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空调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空调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空调。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的运行方法,车载空调包括电连接的供电电池、驱动电路和负载,运行方法包括:确定负载运行所需的电量信息,根据电量信息控制驱动电路向负载输出对应的电压。
为了提高车载空调的用电安全程度,本实施例首先确定负载运行所需的电量信息,进而根据电量信息控制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换言之,本实施例根据负载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实际用电或耗电需求,而确定向负载提供的电量。因此,本实施例可避免因车载空调始终处于高压状态而为司机带来的安全隐患。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确定负载运行所需的电量信息,根据电量信息控制驱动电路向负载输出对应的电压的步骤,具体包括:响应于启动负载运行的指令,根据负载运行所需的电量信息确定负载的启动电压;检测到输入至负载的电压小于或等于启动电压,控制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检测到输入至负载的电压大于启动电压,控制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其中,第一电压阈值小于第二电压阈值,第二电压阈值大于启动电压。
本实施例在确定负载的启动电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输入至负载的电压与启动电压进行大小比较。当检测到输入至负载的电压小于或等于启动电压,则表明当前的输入至负载的电压不足以使得负载顺利启动。当检测到输入至负载的电压大于启动电压,则表明当前的输入至负载的电压足以使得负载顺利启动。在此情况下,尽管负载能够得以顺利启动,本实施例仍然需要对输入至负载的电压进行限制,即:控制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本实施例可综合负载的运行效率和所需电量,在保证车载空调用电安全程度的基础上,同时保证负载的运行效率和驱动电路的升压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车载空调的运行方法还包括:确定负载的运行频率阈值;根据负载的运行频率阈值和负载的硬件参数,确定负载的电压范围;检测到负载运行,控制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属于电压范围。
对于风机或压缩机等负载而言,其在不同运行状态下,负载运行所需的电量信息各不相同。本实施例根据负载的运行频率阈值和负载的硬件参数而确定负载的电压范围,并控制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处于该电压范围之内,以保证控制过程的合理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负载包括压缩机和风机,驱动电路包括具有功率管的倍压升压电路,运行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启动压缩机运行的指令,向功率管输出脉冲驱动信号;随着启动时间的增大,控制脉冲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增大,以提高倍压升压电路的升压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3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