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天然耐铵固氮类芽孢杆菌23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2921.6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4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三凤;李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5;A01P21/00;C05F11/08;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商秀玲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 固氮 芽孢 杆菌 23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固氮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天然耐铵固氮类芽孢杆菌23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株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23,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767。该菌含有固氮酶结构基因nifH,在高浓度铵(50‑300mM)条件下能够进行高效的生物固氮,突破了高铵条件对生物固氮的抑制作用,可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氮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天然耐铵固氮类芽孢杆菌23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氮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地球表面的氮素含量丰富,但大多数以惰性氮气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不能被生物体所利用。为了保障粮食作物及蔬菜瓜果的高产,多需大量使用化学氮肥。但长期过量施用化学氮肥,会导致土壤恶化、环境污染和产品品质下降,阻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固氮是指少数原核微生物在体内固氮酶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成铵的过程。但生物固氮的效率受环境中铵的影响,高浓度的铵抑制固氮作用。换言之,在贫瘠的土壤里,固氮微生物能充分发挥固氮作用,而在肥沃的土壤里,固氮微生物则只生长而不固氮。通常,固氮微生物只有在氨同化机制被化学或遗传改造修饰的情况下,才能在过量铵存在下表达固氮酶。几乎所有的天然固氮菌只能够在低铵条件下进行固氮。目前报道的固氮微生物在高浓度铵条件下的固氮活性均较低。获得在高浓度铵条件下能够高效固氮的微生物,使固氮微生物在贫瘠和肥沃的土壤里都能充分发挥固氮作用,对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化肥的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天然耐铵固氮类芽孢杆菌23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株耐铵固氮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23,该菌株是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得到,并于2019年10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分类命名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767。
本发明提供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23在LD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为圆形,凸起,表面光滑并具有完整的边缘,直径大约为0.5-1.5mm。
本发明提供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23含有结构基因为nifH,编码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23的16S rDNA基因序列如SEQ IDNO.2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包含所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23的菌剂。
本发明中,所述包含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23的菌剂可以为液体菌剂或固体菌剂。所述包含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23的菌剂可以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加入微生物制剂领域允许的辅料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23的固氮酶活性明显高于本领域公认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属内固氮酶活性最高的菌株Paenibacillus durusATCC35681,因此具有更高的应用潜力。
本发明通过实验证实,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23能够耐受50~300mM的高浓度铵,在所处环境中NH4+的浓度达到50~300mM时仍能够保持较高的固氮酶活性、进行高效的生物固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29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上大直径钢管立桩方法及其立桩装置
- 下一篇:旋钮及家用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