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塑料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2430.1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4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梁进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冠颜塑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23/06;C08K13/06;C08K9/04;C08K3/34;C08K7/06;C08K5/20;C08K5/103;C08K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塑料 粒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静电塑料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塑料粒子领域。其技术要点是:一种抗静电塑料粒子,塑料粒子的原料中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PET 85~90份;改性高岭土3~6份;碳纤维5~7份;钛酸酯偶联剂0.8~1.6份;改性高岭土包括高岭土的层状硅酸盐结构以及插层于高岭土层状硅酸盐结构之间的乙酸钾水合物,其具有抗静电性能强、降低成本、降低导电材料量对机械性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粒子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静电塑料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粒子,也称为塑料母粒、塑料颗粒,塑料粒子是指颗粒状的塑料,一般分为200多种,细分可达几千种。而随着塑料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塑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抗静电能力也成为了对塑料的要求之一。
目前,提高塑料抗静电性能最常用的方法是添加抗静电剂。而抗静电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其化学结构中含有一个或几个极性基团(亲水基)和疏水基(亲油基)。在添加时,一部分抗静电剂渗透到基体表面,亲水基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形成极薄的水溶性导电层,从而使静电荷可以沿导电层迅速逸散。
但是,该类抗静电剂最大的缺点就是耐久性差,且受大气湿度影响大。因此,人们又通过在塑料原料内添加碳纳米管提升塑料的导电性能,从而起到抗静电的效果。
如公告号为CN102675836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先将碳纳米管和苯胺按照质量比为1~5:1~5的比例依次混合搅拌和超声均化至少10min后,向其中加入乳化剂和助稳定剂水溶液,再搅拌并超声18~22min,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浓度为3~6mol/L的氧化剂水溶液,至少反应6h后,对所得产物进行离心洗涤和干燥的处理,将所得导电粉末与聚酯PET粒料按照质量比为1~10:100的比例与混合溶剂进行溶液共混,制得导电/抗静电聚酯PET复合材料。
又如公告号为CN102702693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抗静电母粒,抗静电母粒包括下述原材料(份数为质量份数):100份聚酯切片,5~70份纳米抗静电剂,0.1~5份抗氧剂;聚酯切片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中的一种;纳米抗静电剂选自纳米石墨、纳米ATO粉、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再如公告号为CN103183934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PET90~95份,碳纳米管A2.0~7.0份,碳纳米管B1.0~5.0份,偶联剂0.1~1份,分散剂0.1~1份,抗氧剂0.02~0.1份,碳纳米管A为粒径50~100nm,长度5~20μm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管B为粒径10~30nm,长度5~15μm的碳纳米管;PET的特性粘数在0.9以上。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塑料均是通过碳纳米管的连接来达到导电效果,从而起到抗静电的效果。但是无论是碳纳米管还是其它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其在塑料内填充时必须要形成通路才能够实现导电,否则电阻极大,抗静电能力也会变差。
而由于现有的碳纳米管或其他材料在塑料挤出时不能保证导电材料之间完全交联,因此为了提高导电材料的交联度,只能通过提高导电材料在塑料原料中的比例才能够避免抗静电能力差的问题。然而当导电材料的比例过量后,不仅会提高成本,而且还会影响塑料的其他机械性能,得不偿失。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塑料粒子,其具有抗静电性能强、降低成本、降低导电材料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塑料粒子的制备方法,其具有抗静电性能强、降低成本、降低导电材料量对机械性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冠颜塑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冠颜塑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24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