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底矿井的安全生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1340.0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利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1/00;E21F5/02;E21F17/18;F04D25/16;A47B8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7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底 矿井 安全生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底矿井的安全生产系统,包括安装于地面上的箱子,所述箱子底部设有开口腔,所述开口腔前后内壁上位置对称的设有等间距分布的用于透水的拱形缺口,所述开口腔的顶部设有固设于所述箱子的分隔板,所述开口腔的前后左右四壁上固设有限位块,通过各个水底矿井的安全生产系统的通风系统组成一个通风循环,可以有效并快速的降低矿井内的有害气体浓度;救生圈与氧气瓶可以初步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等待救援,警报器的精准灾区反馈可以使救援活动更加迅速、准确与有效,减少救灾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或隧道的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底矿井的安全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矿井是形成地下矿产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在中国有5700多处矿井,在矿井的管理系统中,安全生产使是重中之重,矿井本身路况就较为复杂,因而现在有些矿井可能存在通风不良,定位不准等问题,进而可能导致灾害发生时的救援不及时,救援无针对性,而一旦发生大型水灾,矿底人员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全军覆没,救援根本就来不及,本发明阐明了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底矿井的安全生产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水底矿井的安全生产系统,包括安装于地面上的箱子,所述箱子底部设有开口腔,所述开口腔前后内壁上位置对称的设有等间距分布的用于透水的拱形缺口,所述开口腔的顶部设有固设于所述箱子的分隔板,所述开口腔的前后左右四壁上固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方设有与所述开口腔的前后左右四壁滑动连接的浮板,所述浮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滑动连接于所述分隔板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顶部贯穿所述分隔板并伸入位于所述分隔板上方的弹簧腔,所述弹簧腔的左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能够在所述弹簧腔内左右滑动的滑板,所述滑板的左下侧铰链连接有用于锁住所述滑板的锁杆,所述锁杆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左侧设有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推杆顶端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卡块右侧抵接有固设在所述弹簧腔底壁的挡块,所述滑板右侧存放有救生圈与氧气瓶,所述救生圈与所述氧气瓶通过绳子固定,所述绳子右侧设有第一挡门,所述第一挡门下侧设有用于锁住所述第一挡门的锁定装置,所述弹簧腔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用于加快下层空气流通的第一通风装置、用于降尘与灭火的洒水装置、用于加快上层空气流通的第二通风装置。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簧腔左侧设有用于储存防毒面具的储物腔,所述储物腔的后侧设有第二挡门,所述第二挡门的后表面上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挡门能够被所述储物腔的左右内壁与下内壁卡住。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所述第一挡门底端内部的扭转腔,所述扭转腔内固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装在贯穿所述扭转腔的扭杆上,所述扭杆右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扭杆左端固定连接有能够限制所述第一挡门打开的挡杆,所述挡杆右侧抵接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分隔板下表面的U形杆,所述挡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向前倾斜的抵杆,所述抵杆下端抵接有固定安装在所述浮板上表面的第二推杆。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装置包括位于所述弹簧腔与所述储物腔上侧的第一风腔,所述第一风腔的前内壁与后内壁上分别设有贯穿所述箱子前后壁的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风腔的后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前端连接有转动连接于所述箱子前壁的第一风扇轴,所述第一风扇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腔的左侧设有第三挡门,所述第三挡门的左侧表面上固设有第三把手,所述箱子右表面固设有用于检测一氧化碳等密度接近空气或大于空气的有毒有害气体的CO检测仪,所述CO检测仪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挡门能够与所述第一风腔的底壁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利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利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13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载型富氮炭基固体碱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箱式多用炉电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