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设计模型在异构系统间的关联传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1308.2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4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卢继平;刘斌;张发平;宋文强;董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40/151 | 分类号: | G06F40/151;G06F3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微微;仇蕾安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计 模型 系统 关联 传递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设计模型在异构系统间的关联传递方法,通过提取源CAD模型中几何元素的源标识,为源CAD模型与目标CAD模型间转换过程中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的关联奠定了基础,通过建立源标识与目标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源模型中的非几何信息关联增加到初级目标CAD模型中形成目标CAD模型,保证了模型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提高了传递效率,进一步满足了产品短周期、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设计模型在异构系统间的关联传递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数字化制造也飞速发展,而使用最多的数字化工具便是CAD系统。
然而,对于复杂产品的制造来说,常常需要多个企业协同完成,而不同企业往往出于功能、历史原因等而采用不同的CAD系统。为了提高研制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CAD模型的重用必不可少,也就需要进行3D设计模型在异构系统间的传递。目前来说,3D设计模型在异构系统间进行传递时,常常会丢失部分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且几何信息与几非何信息转换后难以关联,需要进行人工补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难以满足产品研制过程中客户需求不断变化导致的产品模型更改后数据无丢失关联传递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设计模型在异构系统间的关联传递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异构CAD系统间CAD模型传递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无法关联传递的问题,实现了异构系统间CAD模型的关联传递。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设计模型在异构系统间的关联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从源3D模型中提取几何元素的源标识、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由所述源标识和几何信息生成几何信息STEP文件,由源标识和非几何信息生成非几何信息XML文件;
步骤2、将所述几何信息STEP文件转换为具有目标标识的初级目标3D模型,生成同一几何元素的所述源标识与目标标识的映射关系;
步骤3、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和XML文件中的源标识,将所述非几何信息XML文件中的非几何信息添加到所述初级目标3D模型中,形成目标3D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所述几何信息STEP文件和非几何信息XML文件的生成过程为:
遍历所述源3D模型中的特征,逐一提取每个特征所包含的几何元素的源标识、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根据提取到的源标识、几何信息及非几何信息动态更新所述几何信息STEP文件和非几何信息XML文件。
进一步地,所述非几何信息包括几何元素的基准、粗糙度及形状公差。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提取源CAD模型中几何元素的源标识,为源CAD模型与目标CAD模型间转换过程中几何信息与非几何信息的关联奠定了基础,通过建立源标识与目标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源模型中的非几何信息关联增加到初级目标CAD模型中形成目标CAD模型,保证了模型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提高了传递效率,进一步满足了产品短周期、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设计模型在异构系统间的关联传递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设计模型在异构系统间的关联传递方法的工具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设计模型在异构系统间的关联传递方法的工具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13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