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排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0949.6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0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储王应;陈小强;王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排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排水装置,它包含泵盒(1),该泵盒(1)的一侧通过隔板(2)分隔出一个驱动腔,所述泵盒(1)的中部设置有一根驱动杆(3),该驱动杆(3)的一侧设置有一条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轨(4),所述隔板(2)上开设有一条可以与滑轨(4)间隙滑动配合的导向滑槽(30),所述的驱动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驱动杆(3)的驱动装置,所述泵盒(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抽水装置;所述抽水装置包含第一驱动连杆(5)。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交替排水的间隙利用自然沉降的办法能够有效的过滤掉集水坑中的泥沙,杜绝了使用滤板所导致的堵塞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排水相关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深基坑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照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建筑工程在基坑开挖时,若地下水位较高且基底表高在地下水位之下时需要予以降水以保证后续施工,基坑排水主要分为明排水法和井点降水法,其中明排水法最为常见和应用,但是在明排水法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其集水坑中往往会含混有大量的泥沙,为了防止将泥沙一起抽出现行的办法是在自吸泵的进水管端安装一个过滤装置,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现大量的泥沙会堵塞在过滤设备上,严重的影响了其整体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基坑排水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泵盒1,该泵盒1的一侧通过隔板2分隔出一个驱动腔,所述泵盒1的中部设置有一根驱动杆3,该驱动杆3的一侧设置有一条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轨4,所述隔板2上开设有一条可以与滑轨4间隙滑动配合的导向滑槽30,所述的驱动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驱动杆3的驱动装置,所述泵盒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抽水装置;
所述抽水装置包含第一驱动连杆5,两个第一驱动连杆5分别通过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铰轴安装在驱动杆3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一驱动连杆5的端部通过铰轴与第一耳座6转动连接配合,该第一耳座6固定安装在驱动柱7的端部,所述驱动柱7上套设有一个可以与其间隙滑动配合的定位滑套8,该定位滑套8固定安装在泵盒1内部的下底面处,所述驱动柱7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耳座9,该第二耳座9上安装有可以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二驱动连杆10,所述第二驱动连杆10的端部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配合的第三耳座11,该第三耳座11固定安装在活塞头12的端部,所述的活塞头12上设置有可以与其密封滑动配合的套管13,该套管13固定安装在泵盒1的下底面处,所述的套管13的一端分别安装有与其内部相通的第一吸水管14和第一出水管15,两个第一吸水管14之间通过三通与第二吸水管16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15的端部与沉降箱17相连通,所述沉降箱17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密封旋接配合的收集罐18,所述沉降箱17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出水管19,两个第二出水管19之间通过三通与排水管20相连通;
所述的第一出水管15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21;
所述的第一吸水管14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22。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含一个驱动电机23,该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一根第四驱动连杆27,该第四驱动连杆27的端部安装有一根驱动轴28,所述驱动轴28整体位于定位滑槽29内,该定位滑槽29位于第三驱动连杆24的中部,所述第三驱动连杆24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25与驱动腔的内壁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第三驱动连杆24与第一转轴25相对一端的端部通过第二转轴与滑轨4转动连接配合。
所述收集罐18的顶部设置有篦子板31。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通过交替排水的间隙利用自然沉降的办法能够有效的过滤掉集水坑中的泥沙,杜绝了使用滤板所导致的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未经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0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