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胶塞自动分拣上料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0324.X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0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余雄超;袁华雷;王鑫;衣琦;李洋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02 | 分类号: | B07C5/02;B07C5/34;B07C5/36;B65G47/248;B65G57/03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沈栋栋 |
地址: | 2019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自动 分拣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器人胶塞自动分拣上料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括:输送台;上料系统,输送台上具有工作区域,输送台用于输送胶塞;视觉系统,视觉系统设于工作区域的上方,视觉系统用于识别每一胶塞的种类、位置、以及姿态:中转台,中转台与输送台相连接,中转台上具有排列区;堆垛台,堆垛台与中转台相连接;机器人,机器人用于自工作区域内拣选种类正确且姿态正确的胶塞、于排列区内排布种类正确且姿态正确的胶塞、和/或自排列区内将种类正确且姿态正确的胶塞堆垛至堆垛台;控制器,控制器与视觉系统、机器人、输送台信号连接。本发明实现多种规格胶塞的分拣与多种姿态的堆垛上料,占地空间和配置成本可以大大减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塞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胶塞自动分拣上料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车体工艺孔加胶塞都是由人工安装,需要人工安装车体底部和车体内部涂胶前遮蔽用胶塞。人工安装车体底部胶塞,操作人员在车体下方进行胶塞遮蔽作业,车体内部胶塞,操作人员需到车体内部进行胶塞遮蔽作业,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属于重复性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了提高效率,减少成本,考虑实现加胶塞系统的自动化。
若要实现加胶塞自动化操作,需要配套实现自动化的进料系统,为加胶塞系统自动分拣、上料。
目前常规的进料系统为振动料盘系统,其工作过程为:往料斗内成批量加入所需的工件(胶塞),料斗将胶塞送入振动料盘,振动料盘通过不断的脉冲振动使胶塞沿着振动料盘内壁的轨道螺旋上升,轨道上有一些特殊的通道可以对胶塞的形状与姿态进行筛选,最终将同样规格、同样姿态的胶塞整齐送出到传送带上,再由传送带运送到堆垛台堆垛起来,以待后续作业,但其缺点在于:占地空间大,而且每一台振动料盘只能对应一种规格一种姿态的胶塞,因此通用性不佳,若同时需要多种工件的胶塞,则需要同等数量的振动料盘,占地空间和成本都变得非常大,不利于实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上料系统存在占地空间大,且每一上料系统中的振动料盘只能对于一种规格一种姿态的胶塞,导致通用性不佳,成本较高,不利于实施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机器人胶塞自动分拣上料系统及其工作方法,用于胶塞的自动化分拣与上料,由于机器人操作的高柔性与高适应性,只需要一台机器人,配套视觉识别系统,即可实现多种规格胶塞的分拣与多种姿态的堆垛上料,因此占地空间和配置成本都可以大大减小。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器人胶塞自动分拣上料系统,包括:
一输送台和至少一与所述输送台相连接的上料系统,所述输送台上具有工作区域,所述输送台用于输送胶塞;
一视觉系统,所述视觉系统设于所述工作区域的上方,所述视觉系统用于识别每一所述胶塞的种类、位置、以及姿态,所述视觉系统还用于识别所述工作区域内的种类正确的所述胶塞是否被输送出所述工作区域:
一中转台,所述中转台与所述输送台相连接,所述中转台上具有排列区;
一堆垛台,所述堆垛台与所述中转台相连接;
一机器人,所述机器人用于自所述工作区域内拣选种类正确且姿态正确的所述胶塞、于所述排列区内排布种类正确且姿态正确的所述胶塞、和/或自所述排列区内将种类正确且姿态正确的所述胶塞堆垛至所述堆垛台;
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视觉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机器人工作,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台工作或停机;
当所述视觉系统识别到所述工作区域内的种类正确的所述胶塞被输送出所述工作区域时,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视觉系统的信号,并控制所述输送台停机。
上述的机器人胶塞自动分拣上料系统,其中,还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于所述中转台的上方,所述翻转机构用于通过沿水平面的翻转以调整姿态不正确的所述胶塞的姿态,从而得到姿态正确的所述胶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03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