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9992.0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7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周韶波;孙明星;董政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速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G5/00 | 分类号: | F02G5/00;F02M31/16;F01P3/00;F28D21/00;F28F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薛晓军 |
地址: | 261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发电 机组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余热回收装置,其中,若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T1小于第一标准温度T01,控制器控制换向阀先与第二管道连通,连通时间为预设时间K0,经过K0时间后,控制器控制换向阀与第三管道连通,连通时间为K1;经过K1时间后,控制器控制换向阀再度与第二管道连通;每当混合装置中进水时,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控阀打开,冷水供应装置向混合装置内供应冷水,混合装置每次供应的冷水量Q冷1的计算方式如下:Q冷1=V1S1K1,式中,V1为第一管道上的流速,S1为第一管道的横截面积,K1为换向阀与第三管道连通的单次连通时间;当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控阀打开时,控制器同时控制第二电控阀打开,冷水供应装置向换热器供应冷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发电机组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应用,然后,燃气的产生需要在一定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厌氧条件下,经各种微生物发酵及分解作用下才可以,因此,对温度会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外界的温度较低,特比是冬天的时候就需要对燃气罐加热。然后,另一方面,燃气产生的能量只有大约35%被转化为电能。其他约有30%随尾气排出,25%被发动机冷却水带走,所以发电机组在发电时会产生大量余热,而目前这些余热都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余热回收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燃气罐、燃气发电机组、换向阀、换热器、冷水供应装置、混合装置和烟气换热器;所述燃气发电机组冷却系统的出水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换向阀相连,所述换向阀将来自所述第一管道的热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热水经所述换向阀从第二管道进入所述混合装置,另一部分热水经所述换向阀从第三管道进入所述烟气换热器;所述混合装置上方设有所述冷水供应装置,下方设有所述换热器;所述冷水供应装置设有两个出水口,所述冷水供应装置的其中一个出水口通过第四管道将冷水排入所述混合装置,所述冷水供应装置的另一个出水口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以使所述冷水供应装置将冷水输入所述换热器中;所述混合装置将来自所述第二管道的热水与来自所述第四管道的冷水进行混合,混合后形成的中低温水经由第六管道进入所述换热器,中低温水在所述换热器中进一步冷却后作为新的冷却水经第七管道进入所述燃气发电机组冷却系统的进水口;
热水进入所述换向阀,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T1和预存的第一标准温度T01的差值控制所述换向阀的工作状态;
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T1小于第一标准温度T01,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换向阀先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连通时间为预设时间K0,经过K0时间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连通时间为K1;经过K1时间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换向阀再度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每当所述混合装置中进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阀打开,所述冷水供应装置向所述混合装置内供应冷水,所述混合装置每次供应的冷水量Q冷1的计算方式如下:
Q冷1=V1S1K1,式中,V1为所述第一管道上的流速,S1为所述第一管道的横截面积,K1为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三管道连通的单次连通时间;
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电控阀打开时,所述控制器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控阀打开,所述冷水供应装置向所述换热器供应冷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速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速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99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联合配比单自动打印系统
- 下一篇:一种耐低温纳米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