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音形双模中文输入方法、系统、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9648.1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91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彦志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1183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中文 输入 方法 系统 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形双模中文输入方法、系统、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自定义设置拼音编码规则和字形编码规则;在输入中文时,通过使用前后文概率计算的方式推算可能的拼音输入,并在显示器的固定位置处呈现按照字形输入计算得到的字形输入的内容;输入的内容同时参与拼音编码规则和字形编码规则的计算,在输入使用拼音编码规则计算时,输入的中文参与概率计算,在输入使用字形编码规则计算时,输入的中文不参与概率计算,可能的拼音输入与字形输入的内容同时在显示器处呈现而无需切换。本发明解决了需要安装多个输入法并反复切换或小鹤音形或自然码等强制要求输入辅助码的问题,使得允许同步使用纯音码和纯形码而无需进行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文输入方法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音形双模中文输入方法、系统、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何将非拼音式文字的输入计算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问题。
在计算机引入中国初期,计算机的计算与存储能力受限严重。此时汉字输入主流研究倾向于使用“字形码”,即通过对于汉字的分解,使用固定长度的击键序列,唯一的确定一个汉字或词组。以“五笔字型输入法”(CN85100837A)为代表的字形码从汉字书写的角度出发,在需要准确输入一个汉字的场合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因为汉字具有的,以偏旁部首的形式相互组合成新的汉字的特性,在不使用分隔符的前提下,无法进行多个词组的连续输入。同时现有字形输入法的学习难度也比较高。
随着计算机计算存储能力的发展,计算机有能力存储大量词组,并可以通过统计学概率计算来选择最有可能出现的词组。此时对于汉字输入的主流研究开始转向更容易操作的“字音码”,即通过输入整个句子的发音,计算机通过读取预先存储的数据,并进行概率计算来确定用户要输入的内容。以“紫光拼音输入法”与各种云计算拼音输入法为代表,在日常语句的输入方面,字音码已经成为广大用户不二的选择。但是当输入人名,专有名词等,前后文关联不强,同时没有被收录进词库的内容,从大量同音字中寻找一个汉字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上面两种输入法的问题,人们设计了“音形码”。以“自然码”(CN1107897C)和“小鹤音形”为代表,以拼音的方式输入发音,添加若干字形辅助码组成完整的汉字编码。相比“字形码”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还有但依旧没有很好的解决连续输入问题。
同时还出现了以“搜狗拼音输入法”为代表的辅助码技术。但需要占用“Tab”键作为辅助码开始标识,破坏了输入的节奏感;同时缺少相关文档,使得很多场合用户并不知道该如何拆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音形双模中文输入方法,区别于需要安装多个输入法并反复切换,或小鹤音形或自然码等强制要求输入辅助码的方式,本方案允许同步使用纯音码和纯形码而无需进行切换。
已有的许多输入法只追求易用性或追求更低的重码率,但并不能很好的融合双方面的要求。因此这些输入法虽然在上述两个性能指标的某一个上可能做的比较优秀,但在应对复杂的输入场景时却暴露不足。本发明克服了这个缺点。在保证易用性与拼音输入法高度一致的前提下,本发明补充了基于字形的单字输入方式,在输入准确与操作连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的技术目的不限于上文已经特别描述的内容,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文中未描述的其他技术目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音形双模中文输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自定义设置拼音编码规则和字形编码规则;
在用户输入时,通过使用前后文概率计算的方式推算可能的拼音输入,并将按照字形输入计算得到的可能的输入的内容在显示器的固定位置处呈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彦志,未经李彦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96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