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及其在制备竹节参皂苷IVa上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059380.1 申请日: 2020-01-19
公开(公告)号: CN111235124B 公开(公告)日: 2023-04-07
发明(设计)人: 杨生超;唐军荣;张广辉;卢迎春;唐卿雁;陈庚;林源;李莹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9/10 分类号: C12N9/10;C12N15/54;C12N15/70;C12N1/21;C12P19/56;C12R1/19
代理公司: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代理人: 付石健
地址: 650100***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珠子 糖基转移酶 ugtpjm2 及其 制备 竹节参 皂苷 iva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及其在制备竹节参皂苷IVa上的应用。该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的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能够在植物体外催化齐墩果酸‑3‑O‑β‑葡萄糖醛酸苷的C‑28位的羧基糖基化,进而生成竹节参皂苷IVa。为竹节参皂苷IVa的人工生产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及其在制备竹节参皂苷IVa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人参属植物中,根据所含人参皂苷类型,可将人参属植物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达玛烷型皂苷含量为主,如人参(Panax.ginseng)、三七(P.notoginseng)、西洋参(P.quinquefolius)等,另一类则以齐墩果烷型皂苷为主,如珠子参(P.japonicusvar.major)、竹节参(P.japonicus)、狭叶竹节参(P.japonicus var.angustifolius)、姜状三七(P.zingiberensis)、屏边三七(P.stipuleanatus)、疙瘩七(P.japonicusvar.bipinnatifidus)等。竹节参皂苷IVa属齐墩果烷型皂苷,是珠子参、姜状三七、竹节参等人参属植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中已经明确说明,竹节参皂苷IVa是珠子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补肺养阴,袪瘀止痛,止血等功效。

竹节参皂苷IVa在植物中的含量低,对其提取则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且提取工艺较为复杂;此外,原材料种植周期长,对种植地块和种植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去高效地获得这些有用的次生代谢物,一直都是科研究人员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对于高附加值的天然产物,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同源或异源表达系统高效生产药用活性成分,已被广泛认为是解决今后药用资源短缺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建立同源或异源表达系统需要先明确这些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必需鉴定该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的关键基因。目前,发掘这些调控基因成为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环节。当前,竹节参皂苷IVa的合成路径并不清晰,尚未得到验证,因此影响了竹节参皂苷IVa生物合成工作的推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及其在制备竹节参皂苷IVa上的应用,该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能够在植物体外催化齐墩果酸-3-O-β-葡萄糖醛酸苷的C-28位的羧基糖基化,进而生成竹节参皂苷IVa。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能够在植物体外催化齐墩果酸-3-O-β-葡萄糖醛酸苷的C-28位的羧基糖基化,进而生成竹节参皂苷IVa。为竹节参皂苷IVa的人工生产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的编码基因,该编码基因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该重组载体可以是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的原始质粒可以选用pET28a质粒。

本发明还提供了表达上述的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的转基因工程菌,该转基因工程菌中,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的编码基因可以是以重组质粒存在的,也可以直接整合至其基因组中。

即,所述的转基因工程菌可以包含有上述的含有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也可以在其基因组中整合有上述的珠子参糖基转移酶UGTPjm2的编码基因。

所述的转基因工程菌的原始菌株可以选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93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