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再生棉生产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8705.4 | 申请日: | 202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4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琦萍;于银军;何晓玲;范海芳;胡厚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安联发棉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G11/00 | 分类号: | D01G11/00;D01G11/04;D06L4/13;D06L4/30;D06L4/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26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再生 生产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循环再生棉生产加工工艺,它涉及再生棉加工技术领域;分拣是粗拣纱与布的类型、有色与无色、带浆与不带浆、纯棉与化纤及混纤,从而确定脱色工艺;打饼是压缩一定密度可渗透剥色冲洗的圆饼;采用散纤维压饼机;切断是将待加工的物料切断为45mm左右的长度便于开松;粗梳开松是人工铺平上料送入再生纤维分梳设备,采用两辊筒锯刺梳针粗开松;精梳细开松是采用六辊筒不同梳针密度精细打松成单纤维充分混合,采用多仓混棉箱及多辊筒纤维分梳设备;生产路径走紧密纺纺纱形式,保证了单纱强力,保证了后道织造的生产效率,避免了现有工艺中存在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再生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循环再生棉生产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再生棉纺纱是棉纺织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纱、废边纱、边角料或废布料等,经过分类回收重新加工所制得的纤维材料,用于继续纺纱。形成一种环保循环的生产模式。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纺织资源的供应上也比较紧缺。目前有些下脚料作为垃圾来处理,甚至作为燃料用于生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而且污染了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费弃物及碳排放,弘杨环保循环的生产模式再生利用,运用分拣、褪色、开松、再纺纱循环生产再生棉;但是再生纱有纯棉的,化纤混纺的,有短纤纺纱也有长丝等。
目前采用的工艺流程为分拣→开松→打饼→褪色→烘干→打包。实验过程发现先开松后褪色的工艺流程出现以下问题无法,开松下来的原料无法生产:
(1)开松下来纤维全部呈灰黑色,同时内部含有化纤成份的纤维,纤维无法分类使用生产;
(2)开松纤维蓬松严重,打饼进度困难,同时褪色过程中,最终褪色的纤维都呈灰蓝色,且湿纤维无法烘干,最终纤维都呈小饼状,无法生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循环再生棉生产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循环再生棉生产加工工艺,它的工艺流程如下:
1、分拣,对回收按纤维属性,着色度,含荧光度的分类;
2、人工连续放入物料网筒自动顺时针运转喷水并压缩锤打成内径860mm、外径1860mm、高300mm、重量400公斤的空心饼;配套剥色烘干机装机大小,三块饼一组运输吊装入剥色机。
3、剥色,装笼后移吊入高压褪色冲洗;
4、烘干,通过烘干设备分数次烘干后并常温冷却;
5、精挑,将剥色烘干后的物料通过振动棉箱风机的抽吸输送经挑拣台,人工分拣再分各等级的原棉,化纤或特殊纤维;
6、切段,将原料均匀地摊在输送带上,由输送带将原料带到输送辊进口,再由罗拉将原料挤紧送到动刀辊前,经过动刀与定刀的剪切,将原料切段。切段的物料经输送带传出去;
7、粗梳开松,由钉辊高速运转所产生的机械离心力来排除棉纺物中的杂质并将其撕裂由多辊筒疏松;采用两辊筒锯刺梳针粗开松;
8、精梳细开松,由钉辊高速运转所产生的机械离心力来排除棉纺物中的杂质并将其撕裂由多辊筒疏松;采用六辊筒不同梳针密度精细打松成单纤维充分混合;
9、打包,通过打包设备对处理好的再生棉进行打包。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的分拣有以下几种分拣情况:
11、根据原纱成分分类,分为纯棉类、涤棉类、含棉纤维类、其他混合类纤维四大类品种;
12、根据回收物的颜色分类,分为本色类与着有色类;
13、根据内部染色工艺确定分类,分为有荧光与无荧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安联发棉纺有限公司,未经海安联发棉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87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