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序无序SiC纳米线/晶须结构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8459.2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3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宝;祝泉;董绍明;杨金山;张翔宇;丁玉生;高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5/569 | 分类号: | C04B35/569;C04B35/573;C04B35/622;C04B35/80;C04B35/81;B33Y70/10;C04B38/00;C30B29/36;C30B29/62;C30B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序 无序 sic 纳米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序无序SiC纳米线/晶须结构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有序无序碳化硅纳米线/晶须结构体的制备方法包括:(1)选用增材制造方式,实现一维碳化硅纳米线/晶须定向有序排列,得到有序结构体;(2)通过催化原位生长方式,在所得有序结构体上实现非定向无序碳化硅纳米线/晶须结构的生长,得到所述有序无序碳化硅纳米线/晶须结构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序无序结构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有序无序碳化硅纳米线/晶须结构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纳米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碳化硅纳米线/晶须具有高的长径比、大的比表面积和优良的力学、热学、电学性能,被广泛用作增强体来强化聚合物、陶瓷、金属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或者利用其功能特性(如热学、电学性能)以实现结构功能的一体化。
但目前在材料中,一般以无序随机分布的方式引入碳化硅纳米线/晶须。例如,专利1(中国公开号CN110218958A)公开了一种低温制备碳化硅纳米线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方法。碳化硅纳米线/晶须的无序随机分布限制了一维纳米材料结构的性能优势,其对材料性能的提升作用有限。研究表明一维纳米材料强韧机制与晶须的方位角相关,通过对一维纳米材料排列的调控,例如有序结构和有序无序协同结构,可以进一步发挥其性能优势来提高材料性能。目前对一维纳米材料排列的调控主要集中在使其产生有序定向排列,通过挤出成型、磁电场定向、流延/拉伸、和增材制造技术实现一维纳米材料的定向排列,专利2(中国公开号CN108910888A)公开了一种利用拉伸的方式制备宏观有序碳化硅纳米线薄膜的方法。专利3(中国公开号为CN109291428A)公开了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定向排列陶瓷纳米线BaTiO3的方法。专利4(中国公开号为CN109627008A)公开了一种具有叠层复合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在碳化硅纤维布和碳化硅泡沫内生长SiC晶须,而关于碳化硅纳米线/晶须的有序无序协同一维纳米排列结构,目前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序无序碳化硅纳米线/晶须结构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1)选用增材制造方式,实现一维碳化硅纳米线/晶须定向有序排列,得到有序结构体;
(2)通过催化原位生长方式,在所得有序结构体上实现非定向无序碳化硅纳米线/晶须结构的生长,得到所述有序无序碳化硅纳米线/晶须结构体。
较佳的,所述一维碳化硅纳米线/晶须选自碳化硅纳米线、碳化硅晶须中的至少一种。
又,较佳的,所述碳化硅纳米线的直径为5~100nm,长径比>10;所述碳化硅晶须的直径为0.1~2μm,长径比>10。
较佳的,所述增材制造方式为基于浆料挤出方式,优选直接墨水打印(DirectionInk Writing/Printing,DIW/DIP)、熔融沉积制造(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或挤压型自动注浆成型(Robocasting)方式。
又,较佳的,所述基于浆料挤出方式所用浆料的体系为水凝胶体系、光敏树脂体系、高分子树脂、或石蜡;优选地。将所得有序结构体在在空气气氛中、300~800℃下进行排胶处理。
较佳的,通过控制打印束的间距,以制备得到具有多孔网格结构或实心结构的有序结构体。
较佳的,所述催化原位生长方式包括:在碳化硅纳米线/晶须有序结构体的表面加载过渡金属催化剂,然后以三氯甲基硅烷为原料、在1000~1200℃下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在有序结构体上原位生长非定向无序碳化硅纳米线/晶须;所述过渡金属催化剂选自铁、钴、镍、铁盐、钴盐、镍盐中的至少一种。
较佳的,在原位生长非定向无序碳化硅纳米线/晶之前,先以三氯甲基硅烷为原料,在1000~1200℃下,在有序结构体中沉积SiC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84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压弯机
- 下一篇:一种足底压力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