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距离感应电路和移动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58302.X | 申请日: | 2020-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5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健华;刘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03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张晓薇 |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距离 感应 电路 移动 终端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距离感应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麦克风、过滤模块和距离感应芯片;其中,麦克风包括第一接地端、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出端与过滤模块连接,第一接地端接地,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过滤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且在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之间设有第二接地端用于接地,该过滤模块用于过滤掉麦克风对距离感应芯片的干扰信号。本申请通过过滤模块将距离感应芯片与麦克风连接,当手指与麦克风之间达到一定距离,距离感应芯片就会响应,使移动终端完全进入消音状态,从而保证用户的信息不被泄露且更贴合用户实际使用习惯,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距离感应电路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使用手机通话时,可能会发生其他人突然来和你说话的情况,但是如果通话中的对方也在讲话,就不方便直接挂断电话,这时候,如果你不想让对方知道你和其他人的说话内容,就需要进行消音。
目前,可以通过手机上的消音按键进行消音,只是操作按键会需要花2秒的时间进行反应,所以在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习惯性的操作是直接用手堵住话筒进行消音,但是用手堵住话筒并不能够完全消音,仍然会有部分用户声音泄露的风险,消音效果并不可靠。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距离感应电路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直接用手堵住话筒进行消音时,消音不完全导致部分声音泄露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距离感应电路,所述距离感应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麦克风、过滤模块和距离感应芯片;
其中,所述麦克风包括第一接地端、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过滤模块连接,且所述第一接地端接地,所述输入端与电源连接;
所述过滤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且在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电容之间设有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二接地端用于接地,所述过滤模块用于过滤掉所述麦克风对所述距离感应芯片的干扰信号。
在本申请的距离感应电路中,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距离感应芯片与所述第一电感连接。
在本申请的距离感应电路中,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连接,所述距离感应芯片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
在本申请的距离感应电路中,所述接地端与地之间设有第二电容,用于对所述距离感应电路进行调谐。
在本申请的距离感应电路中,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感量包括1nH。
在本申请的距离感应电路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值包括33pF。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项的距离感应电路,所述壳体上包括一个话筒收音孔,所述话筒收音孔与所述麦克风对应设置。
在本申请的移动终端中,所述话筒收音孔和所述麦克风之间的距离为5mm。
在本申请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距离感应芯片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距离感应芯片产生的消音指令关闭所述麦克风。
在本申请的移动终端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距离感应芯片之间设有第二电感,用于对所述距离感应电路进行调谐。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距离感应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麦克风、过滤模块和距离感应芯片;其中,麦克风包括第一接地端、输入端和输出端,且输出端与过滤模块连接,第一接地端接地,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过滤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且在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之间设有第二接地端用于接地,该过滤模块用于过滤掉麦克风对距离感应芯片的干扰信号。本申请通过过滤模块将距离感应芯片与麦克风连接,当手指与麦克风之间达到一定距离,距离感应芯片就会响应,使移动终端完全进入消音状态,从而保证用户的声音不被泄露且更贴合用户实际使用习惯,提升用户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83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