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旁滤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58210.1 | 申请日: | 2020-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9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高华生;姚寰琰;张文皓;吴冰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3B7/07 | 分类号: | E03B7/07;E03B7/08;B01D36/04;C02F9/08;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陈怡菁 |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二次 供水系统 方法 | ||
1.一种具有旁滤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包括水箱本体和旁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箱本体内竖直设置有两块相互垂直的挡墙,将所述的水箱本体分为上部空间相连通的三个区域,按水流方向,依次为进水池、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的进水池与所述的沉淀池相邻,之间由第一挡墙隔开,所述的第一挡墙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的进水池与所述的沉淀池的进水通道,两池与所述的清水池之间由第二挡墙隔开,所述的第二挡墙的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的沉淀池与所述的清水池的溢流通道,在所述的沉淀池内设置有多个用于阻挡颗粒物通过的沉淀单元,市政水管路与所述的进水池连接,所述的市政水管路进入进水池的一端设置有进水阀,所述的清水池内设置有与所述的进水阀连接并用于切换所述的进水阀开闭状态的液位检测机构,所述的沉淀池的底端设置有排污管路,所述的排污管路上设置有排污阀,所述的清水池的后侧与二次供水管路连接,所述的旁滤装置的入水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的二次供水管路或所述的清水池连接,所述的旁滤装置的过滤出水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的清水池连接,所述的旁滤装置的反冲洗排水端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的进水池连接,所述的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的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的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旁滤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挡墙、所述的第二挡墙与所述的水箱本体均采用相同材质,所述的第二挡墙包括分隔所述的进水池和所述的清水池的第二挡墙A段以及分隔所述的沉淀池与所述的清水池的第二挡墙B段,所述的第二挡墙A段与所述的第一挡墙高度相同,所述的第二挡墙B段的高度低于所述的第二挡墙A段的高度,高度差范围在50~150mm,所述的第二挡墙B段的上方形成所述的溢流通道,所述的第一挡墙的底端的高度为25~1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旁滤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缓冲层、折流层和澄清层,所述的缓冲层通过所述的进水通道与所述的进水池连通,所述的澄清层通过所述的溢流通道与所述的清水池连通,所述的沉淀单元为中空的斜管,多个所述的斜管倾斜排列在所述的折流层,所述的斜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的缓冲层和所述的澄清层,所述的斜管的横截面均为正六边形,相邻所述的斜管之间紧密相连排成阵列状,所述的斜管由上至下朝远离所述的第一挡墙的方向倾斜,使水流呈反向Z字型由下至上依次经过所述的缓冲层、所述的斜管和所述的澄清层,从溢流通道以溢流方式进入所述的清水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旁滤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通道的底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的溢流堰由多个水平排列的下凹的溢流槽构成,所述的溢流槽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圆弧形、矩形或倒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旁滤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层、所述的折流层和所述的澄清层的高度比范围是(5~10):10:(5~10),所述的斜管在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45~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旁滤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旁滤装置内填充有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滤料:中空纤维、石英砂、纤维球、活性炭、超滤膜、微滤膜,所述的二次供水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水质以控制所述的旁滤装置反冲洗时刻的浊度检测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旁滤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位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清水池中的浮球,所述的浮球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的进水阀连接,所述的连接杆跨设在所述的第二挡墙的上方,所述的清水池内设置有设定水位,当所述的清水池内的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所述的浮球控制所述的进水阀打开;当所述的清水池内的水位高于或等于设定水位时,所述的浮球控制所述的进水阀关闭,从而保证所述的进水池液位、所述的沉淀池液位和所述的清水池液位逐渐降低,形成液位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旁滤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池与所述的沉淀池的体积比范围是:1:1~1:9,所述的进水池加上所述的沉淀池的体积与所述的清水池的体积之比范围是:1:9~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821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
- 下一篇:自动锁电动开窗一体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