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校园出入口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8098.1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1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兆;邹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风行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F16/22;G06F21/62;G06F21/64;G07C9/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胜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8 | 代理人: | 张广兴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技术 校园 出入口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校园出入口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所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校园出入口管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设备、校园运营中心、写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所述信息采集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入口信息采集设备和出口信息采集设备;多个所述信息采集设备与校园运营中心连接;所述智能合约上设有与所述校园运营中心连接的入口接口和出口接口;所述信息采集设备用于人员信息的采集。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信息指纹技术,将人员信息生成指纹,在管理信息系统处提供查询,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出入事件信息存储于区块交易记录,保存在区块链上的历史记录无法篡改,提高了可信度;个人信息hash保护隐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智能时代的来临,很多区块都需实现智能化管理,如校园人员的出入管理,都需要实现一套智能化的、快捷的管理模式,且能对人员信息实现保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校园出入口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提高出入事件信息的可信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校园出入口管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设备、校园运营中心、写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所述信息采集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信息采集设备包括入口信息采集设备和出口信息采集设备;多个所述信息采集设备与校园运营中心连接;所述智能合约上设有与所述校园运营中心连接的入口接口和出口接口;所述信息采集设备用于人员信息的采集。
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上述方案将区块链的这种特征很好的应用于社区出入口智能管理中,快捷、方便的给出入口管理带来了便捷性、可信度和保密性。
优选的,所述智能合约包括对外提供设定出入口信息、设定固定人员、设定临时人员、上报出口信息、上报入口信息。
优选的,所述校园运营中心用于调用所述智能合约设定的出入口信息,并设定允许出入的固定人员列表和临时允许出入的人员信息。
优选的,每个所述信息采集设备中均保存有用区块链上工具分配生成的唯一的非对称密钥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校园出入口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校园运营中心在区块链上部署一个智能合约,所述智能合约上存储有允许人员列表,所述人员列表包括身份hash、状态、是否临时人员,其中,状态字段取值为:未用、已入、已出;
2)给信息采集设备写入唯一密钥对,并将多个信息采集设备设定为多个入口信息采集设备和出口信息采集设备;
3)所述校园运营中心调用智能合约上的入口接口;
4)当有人员进入入口时,入口信息采集设备收集进入人员的身份信息并生成信息指纹Phash,所述入口信息采集设备用其自身的唯一密钥对调用智能合约上的入口接口的人员信息表,若返回成功则允许人员通过;
5)当有人员要进入出口时,出口信息采集设备收集出去人员的身份信息并生成信息指纹Phash,所述出口信息采集设备用其自身的唯一密钥对调用智能合约上的出口接口,若返回成功则允许人员通过。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智能合约的入口接口根据入口信息采集设备的地址判断是否允许其作为入口的列表,再结合Phash找到允许人员记录,检查此记录的状态字段,若为未用,则转状态为已入,返回成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风行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风行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80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的核磁共振截止值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 下一篇:指令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