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结构和复合湿润性协同效应的强化沸腾传热表面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57897.7 | 申请日: | 2020-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3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文哲希;李万新;黄俊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3/427 | 分类号: | H01L23/427 |
| 代理公司: | 西安众和至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9 | 代理人: | 张震国 |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微结构 复合 湿润 协同效应 强化 沸腾 传热 表面 | ||
1.一种利用微结构和复合湿润性协同效应的强化沸腾传热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基板(1)以及设置在加热基板(1)上的若干方形柱(2),相邻方形柱之间形成了若干槽道(4),在每个方形柱的顶部表面设置有面积小于方形柱顶部面积的疏水性表层,形成部分湿润性改性区域(3),所述的方形柱(2)呈方形阵列分布在加热基板(1)上,所述的部分湿润性改性区域(3)呈正方形状分布在方形柱(2)顶部表面的中央处,即部分湿润性改性区域(3)的宽度和长度相等均为b,b=0.1a~0.9a,其中a=0.8~1.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结构和复合湿润性协同效应的强化沸腾传热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部分湿润性改性区域(3)的静态接触角为94°~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结构和复合湿润性协同效应的强化沸腾传热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方形柱(2)结构尺寸相同,且每个方形柱(2)的宽度和长度均为a,a=0.8~1.2mm;方形柱(2)的高度为d,d=0.5a~0.8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结构和复合湿润性协同效应的强化沸腾传热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方形柱(2)之间形成的槽道(4)相互贯通,且宽度相等均为c,c=0.4a~1.4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78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视频融合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动装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