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雷管芯片OTP存储器可靠存储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7635.0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0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叶磊;王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晋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雷管 芯片 otp 存储器 可靠 存储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电子雷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雷管芯片OTP存储器可靠存储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电子雷管芯片封装后的测试时,首先读取整个存储区,确保所有存储区数据读出均为0xFF,剔除读出不是0xFF的芯片;在电子雷管生产环节,写入数据时,电子雷管芯片收到写入指令和要写入的UID码之后,进行读写。该电子雷管芯片OTP存储器可靠存储方法及系统中,采用OTP存储器替代原电子雷管通用的EEPROM存储器,OTP存储器是一种一次性存储器,其可靠性高,不容易丢失数据,工艺简单,与一般的数模混合工艺匹配,大多数晶圆代工企业都支持这种工艺,通过坏存储区指示的方法,将损坏的存储区进行标记,避开损坏区域,使数据可靠存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雷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雷管芯片OTP存储器可靠存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雷管芯片是控制电子雷管延时起爆的核心组件,其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子雷管的质量和现场应用效果。按照电子雷管国家标准,每颗电子雷管芯片都具有15位的UID号、8位密码及延期时间等数据,需要存储在电子雷管芯片内部,这些数据占据14字节(UID8字节,密码4字节,延期时间2字节),掉电后,需要保存至少10年时间,不能丢失,否则该发电子雷管无法使用。传统形式一般采用EEPROM存储器来存储这些数据,但采用这种形式的电子雷管芯片具有以下缺点:
(1)电子雷管芯片是一种数模混合集成电路,需要高耐压、低功耗,EEPROM工艺特殊,与这种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工艺不同,一般的工艺很难兼容这两种形式,造成能够制造电子雷管芯片的晶圆代工企业较少,价格高昂,产能有限;
(2)EEPROM存储器存在失效问题,由于其靠存储在内部的电荷来存储数据,电子雷管工作环境恶劣,经常有高压静电、振动等冲击,极易造成EEPROM内部存储区的电荷被意外释放,导致数据丢失,这种数据丢失占比约50~100ppm,经常造成现场电子雷管入孔后数据丢失,无法使用,产生盲炮,直接提高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芯片OTP存储器可靠存储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芯片OTP存储器可靠存储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电子雷管芯片采用OTP存储器,电子雷管芯片封装后的测试时,首先读取整个存储区,确保所有存储区数据读出均为0xFF,剔除读出不是0xFF的芯片;
S2、在电子雷管生产环节,写入数据时,电子雷管芯片收到写入指令和要写入的UID码之后,进行读写。
作为优选,所述S2中,电子雷管芯片收到写入指令和要写入的UID码之后,进行读写的步骤如下:
S2.1、记要写入的OTP地址为WriteAddress,其初值为8,将UID码的第1字节写入地址为WriteAddress的位置,并等待写入完成;
S2.2、回读地址WriteAddress的内容,如果回读的数据与写入的数据相同,则说明写入成功,将WriteAddress加1,并执行S2.5,如果写入失败,执行S2.3;
S2.3、如果写入失败,则将地址0的bit7写入0,并回读地址0,如果bit7为0,说明坏存储区标记成功,跳转到S2.4,否则将地址4的bit7写入0,并回读地址4,如果bit7为0,说明坏存储区标记成功,跳转到步骤S2.4,否则说明存储区损坏太多,且无法修复,本发明电子雷管无法继续使用;
S2.4、由于地址WriteAddress存储区损坏,所以将WriteAddress加1,重新执行S2.1;
S2.5、将UID码的第2字节写入地址为WriteAddress的位置,并等待写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晋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晋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76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