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顶部孔内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6487.0 | 申请日: | 202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1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宋金龙;朱建才;金小荣;陈赟;莫立成;沈扬;张忠飞;隋欣;褚明阳;何森;胡根兴;周群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52 | 分类号: | G01V1/52;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顶部 孔内微震 传感器 安装 回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隧道顶部孔内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孔底固定槽(100),所述孔底固定槽(100)外壁通过水泥砂浆固定于钻孔(Z)内;其内槽包括由孔底至孔内连通的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
孔底电磁铁(200),所述第一安装槽(101)内粘结有所述孔底电磁铁(200);
钢制圆锥台(300),所述第二安装槽(102)内安装有与所述孔底电磁铁(200)底部磁力连接的所述钢制圆锥台(300);微震传感器(C)顶部与所述钢制圆锥台(300)底部粘结;
中部磁铁(400),所述微震传感器(C)底部与所述中部磁铁(400)顶部粘结;
孔口固定套筒(500),所述孔口固定套筒(500)通过水泥砂浆固定于钻孔(Z)的孔口内壁上,且距离所述中部磁铁(400)初始位置距离一定距离;
孔口电磁铁承载体(600),所述孔口固定套筒(500)外部通过所述孔口电磁铁承载体(600)封堵,且与所述孔口电磁铁承载体(600)可拆卸连接;
孔口电磁铁(700),所述孔口电磁铁承载体(600)顶部粘结有所述孔口电磁铁(700),且所述孔口电磁铁(700)和所述中部磁铁(400)通电后磁力极性相反;
电位器(800),所述电位器(800)布置于所述钻孔(Z)外,所述孔口电磁铁(700)和所述孔底电磁铁(200)各有一股导线与所述电位器(800)的触点一(801)和触点二(802)串联,通过滑动端(803)改变所述电位器(800)的阻值调节所述孔口电磁铁(700)和所述孔底电磁铁(200)磁力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孔内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震传感器(C)两端分别粘结有一层隔磁膜(C1),两层所述隔磁膜(C1)对应与所述钢制圆锥台(300)底部粘结,或与所述中部磁铁(400)顶部粘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孔内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01)为圆柱槽,所述孔底电磁铁(200)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01)形状相同;所述第二安装槽(102)与所述钢制圆锥台(300)形状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孔内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底固定槽(100)外壁呈圆柱形,其外壁上沿其径向布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柱(104),其顶部具有用于所述孔底电磁铁(200)导线穿出的第一穿线孔(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孔内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磁铁(400)中部具有贯通的、用于所述微震传感器(C)导线穿出的第二穿线孔(4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孔内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口固定套筒(500)内径大于所述钢制圆锥台(300)、所述微震传感器(C)、所述孔底电磁铁(200)及孔口电磁铁(700)的最大外径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孔内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口固定套筒(500)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501);其内壁上具有内螺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孔内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口电磁铁承载体(600)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槽配合配合的外螺纹槽;其中部具有用于穿出经所述第二穿线孔(401)穿出的所述微震传感器(C)导线的第三穿线孔(601),与所述第三穿线孔(601)平行布置的、用于经所述第一穿线孔(105)穿出的所述孔底电磁铁(200)导线的第四穿线孔(60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隧道顶部孔内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口电磁铁承载体(600)的外侧固定有螺母(603)。
10.一种用于隧道顶部孔内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钻孔外将孔底电磁铁的导线穿过孔底固定槽端部,采用粘结剂将孔底电磁铁与孔底固定槽第一安装槽粘结固定;同时,将孔底固定槽的外壁表面涂上粘结剂,用推送杆将孔底固定槽送至钻孔底部,通过水泥砂浆实现孔底固定槽外壁与钻孔内壁粘结固定;
S2、在钻孔外,采用粘结剂分别将钢制圆锥台、隔磁膜及微震传感器顶部粘结,分别将中部磁铁、隔磁膜及微震传感器底部粘结,并用推送杆将钢制圆锥台、微震传感器及中部磁铁组成的结构送至钻孔底部,使得钢制圆锥台进入第二安装槽内;采用水泥砂浆粘结孔口固定套筒与钻孔;在此过程中,将孔底电磁铁的导线穿过水泥砂浆引出孔外,并将其导线的一股导线焊接串联在电位器触点一和触点二上、并连通电源,此时孔底电磁铁产生磁性使钢制圆锥台与孔底固定槽紧密贴合;
S3、在钻孔外,将孔口电磁铁导线穿过孔口电磁铁承载体,同时将微震传感器导线穿过孔口电磁铁承载体,采用粘结剂将孔口电磁铁与孔口电磁铁承载体粘结,通过旋转孔口电磁铁承载体实现孔口固定套筒与孔口电磁铁承载体螺纹咬合;将孔口电磁铁导线的一股焊接串联在电位器触点一和触点二上;孔口电磁铁产生磁性完成整个系统的安装;
回收传感器时,通过旋转电位器上的滑动端,使得通过降低孔底电磁铁和孔口电磁铁电流减小电磁铁磁力,直至钢制圆锥台、微震传感器及中部磁铁组成的结构能够缓慢下落在孔口电磁铁上,然后旋转孔口电磁铁承载体,使孔口电磁铁承载体脱离孔口套筒,同时可取出微震传感器至孔外实现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64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