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置调校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56058.3 | 申请日: | 2020-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7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齐伸翼;刘方;邓峰;唐增虎;刘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F02B77/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唐勇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置 调校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悬置调校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置调校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支架,每个所述安装支架均包括: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与上支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的相对侧分别至少设有一个第一铰接支座和与其对应的第二铰接支座,所述下支撑板的用于与车架或动力总成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另外一侧分别用于与待检悬置连接;还包括伸缩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支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支座铰接。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悬置装置不能调节悬置的安装角度,通用性差、浪费调校时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置调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置调校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悬置系统用来支撑动力装置的重量,抑制由于包括内部反作用力的外力造成的对动力装置的动态位移、防止来自发动机等处的起振力向车身传递,是一种缓冲系统。
在悬置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悬置布置位置、角度、刚度等参数进行解耦及隔振仿真分析,确认最初方案,然后通过调校及试验寻求最佳布置方式,图1为悬置系统布置示意图,图2为悬置布置角度示意图。现有悬置调校方案中需对悬置(不同悬置刚度参数的样件)及悬置支架(不同角度参数的样件)进行试制,然后在实车上进行隔振及解耦验证。
中国发明专利CN106379153A公开了一种悬置刚度可调机构,包括上盖板、固定螺栓、橡胶本体、下底板及调节机构;固定螺栓与上盖板铆接,上盖板、橡胶本体及下底板硫化为一体结构。
但是该装置不能调节悬置的安装角度,通用性差,调校过程浪费了样件制作时间,在悬置更换过程中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置调校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悬置装置不能调节悬置的安装角度,通用性差、浪费调校时间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悬置调校装置,包括:
两个安装支架,每个所述安装支架均包括:
-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与上支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的相对侧分别至少设有一个第一铰接支座和与其对应的第二铰接支座,所述下支撑板的用于与车架或动力总成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另外一侧分别用于与待检悬置连接;
-伸缩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支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支座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铰接支座上设有一个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支座上设有间隔设置的设定数量的铰接孔,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可与所述第二铰接支座上的任一铰接孔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伸缩杆包括:
上支撑臂,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支座铰接,另一端设有第一外螺纹;
下支撑臂,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支座铰接,另一端设有第二外螺纹;
套筒,其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旋向相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支撑臂的铰接端设有两根可伸缩的铰接柱,其与所述第一铰接支座通过铰接柱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支撑臂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弹性装置,两根所述铰接柱设于所述弹性装置上并可穿出和收缩至所述容纳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装置为U型弹片,所述铰接柱设于所述U型弹片的连接端,所述U型弹片的开口端设有可穿出和收缩至所述容纳腔的驱动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连接板,其一侧与所述上支撑板的另一侧连接,另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待检悬置的连接螺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60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