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离子床垫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55806.6 | 申请日: | 2020-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4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廖庆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蜜月岛家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C27/22 | 分类号: | A47C27/22;A61N1/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离子 床垫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离子床垫,属于床垫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负离子床垫会产生臭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床垫由上至下依次分为上面料层、乳胶层、第一过渡层、透气层、第二过渡层以及下面料层,上面料层包括上方的顶面针织层与下方的第一负离子层,第一过渡层包括上方的第二负离子层与下方的第一硬质棉层,第二过渡层包括上方的第二硬质棉层与下方的高密度海绵层,下面料层为底面针织层;本发明具有无臭氧的好处,同时利用电气石无源缓慢产生负离子的特性,使床垫具有保健功能,利用床垫的内部结构,尽量的提高负离子产生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床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离子床垫。
背景技术
目前,床垫作为人们居家生活用品,在人们睡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睡眠质量的好坏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床垫的选择对睡眠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张具有良好保健的床垫,可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目前市场上的床垫不具有保健功能,或起到的保健作用小,使用一段时间后则失去保健作用。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093980U)公开了一种负离子高温竹炭床垫,包括负氧离子发生器和炭纤维发射头,虽然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床垫的保健作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氧负离子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臭氧,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制作成本大,不利于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负离子床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负离子床垫,床垫由上至下依次分为上面料层、乳胶层、第一过渡层、透气层、第二过渡层以及下面料层,所述上面料层包括上方的顶面针织层与下方的第一负离子层,所述第一过渡层包括上方的第二负离子层与下方的第一硬质棉层,所述第二过渡层包括上方的第二硬质棉层与下方的高密度海绵层,所述下面料层为底面针织层。
采用上述方案,上面料层位于床垫的最上层,与人体接触,下面料层位于床垫的最下层,与床板接触;上面料层与下面料层将其它层包裹在中间,可防止污垢污染其它层,对其它层起到保护作用;负离子层用于产生负氧离子,可将纳米级电气石粉末在合成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加入制成,当其受到摩擦、挤压、拍打等外力作用时可缓慢释放出负氧离子,从而增加室内空气的清新度;第一负离子层基本与人体直接接触,受到人的体温与肢体的挤压影响,电气石会释放负氧离子,但是考虑到床垫上可能会有棉絮、床单等其它床上用品阻隔,会削弱负离子的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于是在乳胶层与透气层之间的第一过渡层设置了第二负离子层,第二负离子层会受到床体带来的震动与挤压释放负离子,再由透气层的侧面释放进入房间内;即利用第一负离子层与第二负离子层的双重负离子的自然释放,来有效提高房间内负离子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层为海绵,所述海绵顶部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延伸贯穿至海绵侧壁,所述海绵与第一过渡层之间有空气夹层。
采用上述方案,在人体躺卧移动时,空气夹层有的地方压缩有的地方释放,会形成整个空气夹层的体积空间变化,从而改变压强通过透气孔完成空气夹层与外部空气之间的对流,可以有效提高第二负离子层产生的负离子对床垫外的传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层侧壁覆盖有上面料层。
采用上述方案,透气层的侧壁面积不小,平时床垫侧壁也无其它作用,利用覆盖的负离子层直接产生负离子对室内产生影响,可与第二负离子层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层侧壁设有若干独立负离子包,所述负离子包内填充有负离子粉。
采用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碍于制备工艺的局限,床垫上附着的负离子层有几年的使用寿命,但是床垫往往会使用十年甚至十五年之久,为了保证其负离子的功效,用独立的负离子包可以有效解决,在其失效后或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更换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乳胶层与第一过渡层之间设有无纺布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蜜月岛家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蜜月岛家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5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