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装配式绿化的植物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5572.5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3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谦;李秋实;任耕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靓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A01G20/00 |
代理公司: | 绵阳山之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88 | 代理人: | 沈强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装配式 绿化 植物 培育 方法 | ||
1.一种基于装配式绿化的植物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培育植物
根据待移栽地的环境要求,确定适宜待移栽地的培育植物;
所述步骤(1)中,培育植物为乔木、灌木、草坪中的一种或多种;
(2)培育成型
所述培育容器包括底部蓄水盘、侧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设置在底部蓄水盘的开口上,所述侧板组件与底部蓄水盘可拆卸连接且侧板组件内壁与底部蓄水盘构成植物培育空间,所述侧板组件与底部蓄水盘的连接处构成溢流口,所述培育植物设置在植物培育空间内;
还包括控制系统、监测设备和滴灌装置,所述监测设备和滴灌装置分别设置在培育容器内,所述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温度、湿度,所述滴灌装置用于向培育植物补充水分或水分与肥料的混合溶液;
若绿化采用的培育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培育植物起苗前,先进行枝叶修剪,减少乔木的蒸腾作用;枝叶修剪后,再对乔木根部垂直下挖,并将乔木根部上的土壤修建成与培育容器相适应的形状,保持乔木根部土球完整,防治散坨,并移入含侧板组件的植物培育空间内,进行培育植物的养护,养护周期为30~120天,使培育植物根部与植物培育容器内的土壤形成复合根系土壤坨;
若绿化采用的培育植物为草类,以固草生态网为基础,将固草生态网平铺在培养板上,先向固草生态网内加入培育基质,再向固草生态网内填充培育基质与草籽的混合物,形成草类培育基垫;通过滴灌装置向草类培育基垫补充水分或水分与肥料的混合溶液,通过监测设备对草类的生长进行监控;待培育成熟后,按需求进行修剪,养护周期为20-50天,最终形成块状的靓固生态草垫;
(3)移栽安装
待培育植物养护完成后,若绿化采用的培育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将培育容器整体转移至移栽现场,并使侧板组件与复合根系土壤坨之间形成间隙,且复合根系土壤坨整体不散坨,即可;
待培育植物养护完成后,若绿化采用的培育植物为草类,将靓固生态草垫依次拼接在一起,即可;
(4)后期维护
待移栽安装完成后,后期进行水分、养分管理,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待培育植物养护完成后,若绿化采用的培育植物为乔木,将培育容器整体转移至移栽现场后,去除培育容器中的侧板组件,使复合根系土壤坨直接设置在底部蓄水盘上且整体不散坨;
侧板组件拆除后,复合根系土壤坨的顶部与四周能直接与空气接触,增大接触面积,使复合根系土壤坨内部的土壤疏松度增加,利于培养植物根部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成长,保证培育植物的生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组件由若干个连接侧板依次相连而成,所述连接侧板与底部蓄水盘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通过吊装连接件将培育容器及其上的复合根系土壤坨一并吊起,进而转移至移栽现场;
所述吊装连接件与培育容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若培育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待移栽安装完成后,铺设滴灌装置,并通过滴灌装置为后期维护进行水分、养分补充;
或所述步骤3中,若培育植物为草类,待移栽安装完成后,铺设滴灌装置,并通过滴灌装置为后期维护进行水分、养分补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滴灌装置预设在底部蓄水盘上,滴灌装置的出水口能向底部蓄水盘内进行滴灌;所述步骤3中,将培育容器整体转移至移栽现场,并通过连接管将底部蓄水盘上的滴灌装置相连,从而为后期维护进行水分、养分补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滴灌装置预设在固草生态网内且滴灌装置的出水口能向固草生态网内进行滴灌;所述步骤3中,将靓固生态草垫进行拼接,并通过连接管将固草生态网上的滴灌装置相连,从而为后期维护进行水分、养分补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靓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靓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557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