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桩基长度计算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5435.1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4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平;苏东升;李薇;陈志乐;尹涛;商剑平;王帅;段一峰;崔峰;陈冠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9/14;G06T1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董文倩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基 长度 计算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基长度计算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采用目标地质模型将不同桩型的桩基承载力参数加载至每层土层,其中,目标地质模型包括多层土层;获取目标桩基的桩基信息;基于桩基信息和每层土层的土层信息,计算与目标桩基对应的虚拟桩基列表,其中,虚拟桩基列表中包含有随土层数量递增的多个虚拟桩基;基于虚拟桩基的桩基信息、桩基与每层土层的交点信息和地质信息,确定每个虚拟桩基的桩基长度和承载力;基于每个虚拟桩基的桩基长度和承载力,确定目标桩基在目标承载力下所需的最短桩基长度。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计算地质模型的各个桩基的长度时,人工计算量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桩基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桩基长度计算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由于BIM技术带来的设计手段和设计理念的革新,传统的二维剖面展示地质信息的手段逐渐被拥有完备岩土信息的三维地质模型所取代。地质条件作为桩基长度设计中重要的输入条件,其表现形式的变革对桩基长度设计的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期望借助三维地质模型,对于选定桩型,在场地任意位置内自动确定桩基长度,并生成相应的桩基三维模型。
但是当前在计算地质模型中的桩基长度时,往往需要人工进行大量的基础计算工作,或者需要人工对桩基设置位置进行设定,需要人工完成大量计算量,计算效率较低。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桩基长度计算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计算地质模型的各个桩基的长度时,人工计算量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桩基长度计算方法,包括:采用目标地质模型将不同桩型的桩基承载力参数加载至每层土层,其中,所述目标地质模型包括多层土层;获取目标桩基的桩基信息;基于所述桩基信息和每层土层的土层信息,计算与所述目标桩基对应的虚拟桩基列表,其中,所述虚拟桩基列表中包含有随土层数量递增的多个虚拟桩基;基于所述虚拟桩基的桩基信息、桩基与每层土层的交点信息和地质信息,确定每个所述虚拟桩基的桩基长度和承载力;基于每个所述虚拟桩基的桩基长度和承载力,确定所述目标桩基在目标承载力下所需的最短桩基长度。
可选地,所述桩基信息包括桩基几何信息和桩基非几何信息,其中,所述桩基非几何信息包括:桩名称、沉桩工艺类型、桩基截面类型;所述桩基几何信息包括:桩斜度、平面扭角、内外径尺寸、桩顶空间坐标。
可选地,基于所述桩基信息和每层土层的土层信息,计算与所述目标桩基对应的虚拟桩基列表的步骤,包括:以桩基顶部为端点,并以桩基方向为延长线形成虚拟桩基射线,其中,所述桩基顶部是基于所述桩顶空间坐标确定的,所述桩基方向是基于所述桩斜度和所述平面扭角确定的;确定所述虚拟桩基射线与所述目标地质模型中每层土层相交的土层顶交点和土层底交点;基于所述土层顶交点和所述土层底交点,确定所述虚拟桩基列表。
可选地,确定所述目标桩基在目标承载力下所需的最短桩基长度的步骤,包括:以每个所述虚拟桩基的桩基长度和承载力,构建桩基分段函数;接收所述目标桩基需承载的目标承载力;采用所述桩基分段函数计算与目标承载力对应的最短桩基长度。
可选地,在采用目标地质模型将不同桩型的桩基承载力参数加载至每层土层之后,所述桩基长度计算方法还包括:接收目标桩基需承载的目标承载力;基于所述目标承载力,确定单个桩基轴向承载力;确定设计目标桩基的单位桩长模数,其中,所述单位桩长模数用于指示设计桩基长度最小单位的长度值。
可选地,在确定所述目标桩基在目标承载力下所需的最短桩基长度之后,所述桩基长度计算方法还包括:获取桩基列表,其中,所述桩基列表中包括多个目标桩基;确定与每个目标桩基对应的最短桩基长度;基于所述桩基列表中每个目标桩基的最短桩基长度,构建桩基三维模型;将所述桩基三维模型和所述目标地质模型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54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