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54531.4 | 申请日: | 2020-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2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白璐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533 | 分类号: | H01M50/533;H01M50/538;H01M50/528;H01M50/578;H01M10/04;H01M10/0525;H01M10/058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王运佳;张向琨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模块 以及 使用 作为 电源 装置 | ||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板(1);
电极端子(4),设置于所述顶盖板(1);
电极组件(2),包括主体(21)和由所述主体(21)伸出的极耳(22),所述极耳(22)包括连接部(221)和弯折部(222),所述连接部(221)电连接于所述电极端子(4),所述弯折部(222)相对于所述连接部(221)弯折且连接于所述连接部(221)和所述主体(21)之间;以及
第一绝缘构件(3),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21)的远离所述顶盖板(1)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绝缘构件(3)包括连接于所述连接部(221)的第一绝缘体(31)、连接于所述主体(21)的第二绝缘体(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绝缘体(31)和所述第二绝缘体(32)之间的第三绝缘体(33),所述弯折部(222)的至少部分不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3)且不固定于第三绝缘体(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绝缘体(33)包括第一部分(331)和第二部分(332),所述第一部分(331)连接于所述第一绝缘体(31)和所述第二部分(332)之间;
所述第一部分(331)固定于所述弯折部(222),所述第二部分(332)覆盖所述弯折部(222)的一部分且不固定于所述弯折部(2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绝缘体(33)包括内侧件(333)和固定于所述内侧件(333)的外侧件(334),所述内侧件(333)设置于所述外侧件(334)和所述弯折部(222)之间,且所述内侧件(333)不固定于所述弯折部(2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31)粘接于所述连接部(221),所述外侧件(334)粘接于所述内侧件(333),所述第二绝缘体(32)粘接于所述主体(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沿弯折部(222)指向第三绝缘体(33)的方向,所述第二绝缘体(32)超出所述连接部(2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构件(3)还包括第四绝缘体(34),所述第四绝缘体(34)连接于所述第二绝缘体(32)的远离所述第三绝缘体(33)的端部;
在所述主体(21)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四绝缘体(34)连接于所述主体(21)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集流构件(5),所述集流构件(5)用于连接所述电极端子(4)和所述极耳(22);
所述集流构件(5)焊接于所述连接部(221)并形成焊接区(W),所述第一绝缘体(31)从所述焊接区(W)的面向所述主体(21)的一侧覆盖所述焊接区(W)。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第二绝缘构件(6),所述第二绝缘构件(6)从所述焊接区(W)的面向所述顶盖板(1)的一侧覆盖所述焊接区(W)。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构件(6)包括第一覆盖体(61)和第二覆盖体(62),所述第一覆盖体(61)从所述焊接区(W)的面向所述顶盖板(1)的一侧覆盖所述焊接区(W),所述第二覆盖体(62)连接于所述第一覆盖体(61)并相对于所述第一覆盖体(61)弯折;
所述第二覆盖体(62)位于所述弯折部(222)的远离所述第三绝缘体(33)的一侧并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构件(6)还包括第三覆盖体(63),所述第三覆盖体(63)从所述第二覆盖体(62)的远离所述第一覆盖体(61)的一端延伸,且所述第三覆盖体(63)连接于所述主体(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45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的车辆零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语音识别方法及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