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震耐蚀耐火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54478.8 | 申请日: | 2020-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4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昭东;王鑫;曹燕光;杨忠民;陈颖;王慧敏;沈俊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钢铁研究总院;中联先进钢铁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C21D9/00;C21D1/18;C21D6/00;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42;C22C38/44;C22C38/46;C22C38/48;C22C38/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丛洪杰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震 耐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震耐蚀耐火钢,其特征在于,抗震耐蚀耐火钢的化学成分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C:0.06%~0.10%、Si:0.65%~1.00%、Mn:0.80%~1.20%、Mo:0.51%~0.60%、Ni:1.01%~1.50%、Cr:0.72%~1.00%、Cu:0.25%~0.40%、Ti:0.01%~0.03%、Nb:0.05%~0.10%、V:0.03%~0.10%、Al:0.015%~0.055%、P:0.015%、S:0.005%、O0.003%、N0.0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抗震耐蚀耐火钢的耐大气腐蚀指数I≥4.9;所述抗震耐蚀耐火钢的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MC微合金碳化物,其中,贝氏体的体积分数为40%~55%,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为30%~50%,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5%~20%,直径20nm以下的MC粒子占比达到5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耐蚀耐火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耐蚀耐火钢的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C:0.066%~0.095%、Si:0.66%~0.95%、Mn:0.85%~1.18%、Mo:0.51%~0.60%、Ni:1.01%~1.47%、Cr:0.72%~0.93%、Cu:0.28%~0.38%、Ti:0.015%~0.028%、Nb:0.058%~0.096%、V:0.033%~0.096%、Al:0.018%~0.052%、P:≤0.008%、S:≤0.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震耐蚀耐火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冶炼和铸造;
步骤S2: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耐蚀耐火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S21、将连铸坯或铸锭开坯后装入加热炉中加热至T1,保温;
S22、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其中粗轧轧制3~5道次,精轧轧制5~10道次;
S23、轧后中低温回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耐蚀耐火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1为1200~12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震耐蚀耐火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2中,粗轧开轧温度为1150±30℃,粗轧终轧温度为950±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震耐蚀耐火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2中,精轧终轧温度为830±20℃。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抗震耐蚀耐火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3中的轧后中低温回火步骤如下:将轧制后的钢板在室温下装炉,将炉子升温至350~450℃,保温30~90min后空冷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钢铁研究总院;中联先进钢铁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钢铁研究总院;中联先进钢铁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447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
- 下一篇:一种超高压输变电状态监测移动巡检终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