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MOS图像传感的光栅波导多微流道检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54222.7 | 申请日: | 2020-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0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刘博;王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G01N21/64;G01N21/27;B01L3/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黄少波 |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mos 图像 传感 光栅 波导 多微流道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MOS图像传感的光栅波导多微流道检测系统,包括微流体芯片、CMOS图像传感层和分析装置;微流体芯片包括微流体组,微流体组包括第一数量的微流体,微流体包括微流道和光栅波导及出射光栅,出射光栅位于微流道下方用以将光沿垂直方向向上导入微流道内;还包括在25‑150℃沉积温度下形成的氮化硅波导层;CMOS图像传感层位于下包层下方。具有有益效果:形成光栅波导与多微流道一体化矩阵的结构,通过多微流体通道和大规模矩阵化的光栅波导来实现比传统光学系统更高通量的分析性能,快速构建高通量生物样品的芯片级的片上光学检测分析系统,实现微纳尺度下的生物检测的高通量芯片;减少实验中对收集光路调整等准备工作,提高检测系统的便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MOS图像传感的光栅波导多微流道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MOS图像传感的光栅波导多微流道生物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化分析流程中,高通量检测设备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些设备大多采用基于微流体技术或者微孔阵列的生物芯片,装载在高性能的光学系统中,实现对诸如核酸、蛋白、病毒、细菌、细胞等等不同尺寸的生物样品的分析。这些光学系统的设计通常都基于复杂的几何光学,其体积大、成本高、需要光学准直、维护成本较高。
在精准医疗时代,小型化、高性能、低成本和可移动的集成化分析系统受到很大关注。尤其是lab on chip的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于微流体技术对生物样品的操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真正的lab on chip 系统仍然缺少一种微纳尺度下的高通量生物样品的芯片级的片上光学检测和分析集成系统。
CMOS图像传感器是利用CMOS半导体的有源像素传感器,其中每个光电传感器附近都有相应的电路直接将光能量转换成电压信号。与感光耦合元件CCD不同的是,它并不涉及信号电荷。同等条件下,CMOS图像传感器元件数相对更少,功耗较低,数据吞吐速度也比CCD高,信号传输距离较CCD短,电容、电感和寄生延迟降低,且资料输出采用X-Y 寻址方式,速度更快。CCD的数据输出速率一般不超过每秒70百万像素,而CMOS则可以达到每秒100百万像素。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现代生化分析仪器体积庞大、成本高和满足精准医疗时代所需求的仪器小型化、可移动和集成化等一系列新的需求。本发明通过集成电路量产工艺来生产这种芯片级光学检测和分析系统,将传统光学系统的功能通过集成光学或片上光学器件来实现,在高分子聚合材料和CMOS 图像传感层上形成光波导层,利用CMOS的替代性,减少了实验中对收集光路调整等准备工作,提高了实验效率;提高了检测系统的便携性,不仅可以把传统的台式甚至大型的光学系统缩小到芯片尺寸,而且还保证同等甚至更出色的分析性能,实现微纳尺度下的生物样品的高通量芯片级光学检测和分析集成系统,大幅度降低系统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MOS图像传感的光栅波导多微流道检测系统,包括:微流体芯片、光谱收集装置和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流体芯片包括微流体组,所述微流体组包括第一数量的微流体,所述微流体包括微流道和光栅波导组,所述光栅波导包括出射光栅,所述出射光栅位于所述微流道下方用以将光沿垂直方向向上导入所述微流道内;
所述光谱收集装置包括CMOS图像传感层,所述CMOS图像传感层用于收集所述微流道内的光信号,处理所述光信号产生待分析信号并向所述分析装置传输所述待分析信号,所述分析装置分析所述待分析信号形成光谱或图像;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流体芯片还包括:依次由下而上设置下包层、波导层、保护层、上包层和流道盖板,所述波导层是在25-150℃沉积温度下形成的氮化硅材料,所述波导层用以形成所述光栅波导组;所述保护层是二氧化硅材料,用以覆盖所述光栅波导组并保护所述出射光栅;所述CMOS图像传感层位于所述下包层下方;
所述微流道贯穿所述上包层以暴露出所述保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42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