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颗粒物采集管和烟气颗粒物采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4191.5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0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焦敏;刘国庆;赵政;吴付祥;惠立锋;巫亮;晏丹;邓勤;王宇廷;王俊庭;张强;曹利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陈小东 |
地址: | 40003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颗粒 采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环保或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烟气颗粒物采集管和烟气颗粒物采集方法,烟气颗粒物采集管包括内管和套设在内管外的外管,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空间为密闭腔室,内管设置有径向孔以连通内管的内腔和密闭腔室,外管设置有进气管以连通外管外和密闭腔室,可以通过进气管向密闭腔室通入净化后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通过径向孔进入内管的内腔从而与烟气混合,高温气体与烟气混合从而能够加热烟气,并且,密闭腔室内的高温气体也能够加热内管,也就是通过在内管套套设一个外管,并且内管具有连通密闭腔室的径向孔,从而能够让内管及内管中的烟气能够被双重加热,通入高温气体加热能够让加热更加均匀,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或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烟气颗粒物采集管和烟气颗粒物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采用高耸的烟筒排放烟气,在烟筒中设置实时采集烟气的采集管以采取烟气来测试烟气中的各类排放成分是否达标,比如排放烟气中的粉尘浓度是否达标。
目前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属于高温高湿烟气,现有的检测方法是通过一个采样管伸入排烟管道内,高温烟气进入排烟管道,容易在排烟管道内凝结水珠,由于烟气中含有酸性物质,从而凝结附着在排烟管道内壁的水珠造成较大的腐蚀,需要经常更换排烟管。对于此问题,目前有些技术在排烟管道外增加一层热电偶层以加热排烟管道,以使得附着在排烟管道内壁的水珠蒸发,避免在排烟管道内壁附着水珠造成排烟管道的腐蚀,然而排烟管道本来就处于高温高湿的烟气环境中,从而热电偶层也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烟气环境,造成热电偶容易腐蚀损坏,维修率高;并且有些处于管道中央的烟气难以加热,效果较差。
此外,烟气中的湿度较大,排放的烟气中存在小水滴,其颗粒度较大,与粉尘粒径处于一个量级,容易会被认为是粉尘,影响检测精度;此外,湿气也会损坏后端工艺中的检测仪表,造成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目前高温高湿烟气颗粒物检测采样时,易在采样气路中因为冷凝而结露,形成的液态水滴对颗粒物浓度的测量的精确性影响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烟气颗粒物采集管和烟气颗粒物采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烟气颗粒物采集管,包括内管和套设在所述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的空间为密闭腔室,所述内管设置有径向孔以连通内管的内腔和所述密闭腔室,所述外管设置有进气管以连通所述外管外和所述密闭腔室。
作为优选,所述径向孔设置在所述内管的靠近所述采样管进口的位置,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外管的远离所述采样管进口的位置。
作为优选,烟气颗粒物采集管还包括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的风机和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加热进入所述进气管的气流。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烟气颗粒物采集方法,采用上述烟气颗粒物采集管采集烟气,通入所述进气管的气流温度不小于100℃,所述气流为过滤颗粒物后的气流,滤除粒径大于或等于0.1微米的颗粒物。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的进气流速,所述进气管的管径小于所述内管的管径。
作为优选,通入所述进气管的气流湿度小于所述烟气湿度。
作为优选,通入所述进气管的气流的相对湿度小于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41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