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金属色手机背板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4054.1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2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可芳;许教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美尚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劳锦花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金属色 手机 背板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手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金属色手机背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4‑6mm的透明玻璃作为玻璃基板;S2、采用减除法凹线刷纹方式形成制丝层;S3、在所述制丝层的表面印刷增亮光油墨,然后第一次烧结,得到制丝增亮层;S4、在所述制丝增亮层表面印刷保护油墨层,然后第二次烧结,得到金属色玻璃板;采用在玻璃基板上涂覆金属色油墨的方式,金属色玻璃油墨可稳定呈色,采用一般的烘烤固化成型工艺固化即可,且根据需要展示的金属色的不同,可以添加金属粉或有机色粉的方式形成不同风格的金属色展示,且金属色玻璃板表观亮度、色泽合适,也适合手机背板的发展趋势,增加手机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金属色手机背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背板:伴随着手机轻量化的步伐和金属加工工艺的进步,金属材料开始大量应用在了手机上。相比塑料,铝镁合金强度要高上好几倍,散热性能也好很多,随着CNC和压铸技术水平的进步,加工工艺不再成为金属渗透率提升的阻碍。但与塑料相同,镁铝合金硬度较低,不耐划擦和腐蚀,长期使用后机身表面会留下划痕。金属是导体,具有电磁屏蔽的特性,即使通过调整天线的位置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个问题,但还是会造成信号削弱等不良影响,该问题在即将到来的5G通讯时代将会愈发凸显。目前金属机身加工成本较高,主要应用在中高端机型。
玻璃背板:玻璃在手机的应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玻璃属于较早被应用于手机背板的材料,但手机作为使用频率极高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跌落、碰撞、挤压等情况,而传统玻璃材料强度较低,在遇到上述情况时极易造成破碎或裂痕,在手机单价迅速飙升后成为了手机销售的阻碍,迅速被金属取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玻璃性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新的第五代康宁玻璃在1.6米的测试高度跌落,完好率达80%。解决了易碎的问题,玻璃较金属材料的优势开始显现,由于玻璃受热软化的特性,加热易于加工成型,所以成本较金属大幅下降。另外玻璃对信号无屏蔽作用,方便手机设计时天线的布局。
现有的玻璃背板一般都采用彩色的装饰色,不乏渐变色等装饰色,但是缺少金属色的厚重感,因此需要一种金属色的玻璃背板,而现有的金属色玻璃背板一般是金属膜通过胶黏剂粘贴在玻璃背面上,但这种玻璃板的制造成本很高,且其理化耐抗性能达不到质量需求,使用一段时间后,金属膜和玻璃板之间的胶黏剂容易发黄,影响产品的外观,且金属膜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信号的接受和发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金属色手机背板的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金属色手机背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4-6mm的透明玻璃作为玻璃基板;
S2、采用减除法凹线刷纹方式形成制丝层;
S3、在所述制丝层的表面印刷增亮光油墨,然后第一次烧结,得到制丝增亮层;
S4、在所述制丝增亮层表面印刷保护油墨层,然后第二次烧结,得到金属色玻璃板。
优选的,在步骤S2中减除法凹线刷纹方式是设备通过1帕—1000帕压力、1米/分钟—20米/分钟速度的调节,实现不同密度、线宽、间距形成的刷纹制丝外观层。
优选的,在步骤S3中亮光油墨采用不透明油墨或加粉加色金属颗粒闪光油墨,使用100目—150目网版进行印刷后,在160℃—180℃温度条件下烘干固化。
优选的,在步骤S4中,印刷保护油墨层使用100目—150目网版进行两次刮印后,在160℃—180℃温度条件下烘干固化。
优选的,所述不透明油墨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粘合性树脂混合液 60-75%、粘合性色粉混合液5-10%、消泡剂5-10%与余量的固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美尚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美尚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40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