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余热智能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3976.0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7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汪发增;钱海滨;刘元华;栾光亮;王汉有;慈兆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能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5B27/02;F25B49/02;H02K35/02;H02J7/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刘永来 |
地址: | 550003 贵州省贵安新***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智能 回收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余热智能回收系统,其具体公开了余热智能回收系统,其采用在烟气回收室内设置表冷器,并通过智能风量与烟气调节混合装置控制烟气回收室内的烟气和空气比例,从而将烟气回收室内的温度控制在相对稳定的值,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吸收燃烧装置排放烟气中热量,通过消耗少量电能,将吸收的热量转换成生活或生产中需要的热能,可作为供暖、热水制备、烘干等领域的热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余热智能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烟气是一般耗能设备浪费能量的主要途径,比如锅炉排烟耗能大约在15%,而其他设备比如印染行业的定型机、烘干机以及窑炉等主要耗能都是通过烟气排放。烟气余热回收主要是通过某种换热方式将烟气携带的热量转换成可以利用的热量。中小型燃气锅炉尾部排烟温度一般为170-210℃,余热回收潜力较大,但目前对燃气锅炉通常未配有换热设备,因此如何对烟气携带的能量进行回收,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余热智能回收系统,以对烟气中携带的热能进行回收,并式空气热泵机组能保持在最佳工况。
余热智能回收系统包括排烟管道、烟气接收装置以及空气热泵机组;所述排烟管道上设有烟气回收端口,烟气回收端口内设有第一烟气调节风阀;
烟气回收装置包括烟气回收室、设置在烟气回收室内的热泵表冷器和引风机,烟气回收室包括混合室和循环室,混合室的侧面设有将循环室和混合室连通的循环风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烟气进口,烟气进口、循环风口、热泵表冷器和引风机沿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混合室内,引风机的出风口与循环室连通,引风机的进风口与混合室连通,烟气回收端口与烟气进口相对;烟气回收室的侧壁上设有可连通外部和循环室的排风口,排风口与引风机的出风口相对,排风口处设有排风调节风阀;
空气热泵机组的冷媒经压缩机压缩后进入冷凝器换热,再进入热泵表冷器蒸发后返回压缩机。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在于:
通过设置在烟气回收室内的热泵表冷器替代空气热泵机组的蒸发器,烟气回收室内通过风量与烟气调节混合,将烟气回收室内的温度控制在空气热泵机组的最佳工作温度,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吸收燃烧装置排放的烟气中的热量,从而通过消耗少量电能,将吸收的热量转换成生活或生产中需要的热能,可作为供暖、热水制备、烘干等领域的热源。
在本方案中,烟气回收室内的引风机工作,使得气流在混合室内沿烟气进口、热泵表冷器及引风机依次流动,从而混合室将通过烟气进口从外部吸入空气,且由于烟气回收端口与烟气进口相对,烟气从烟气回收端口排出后大量集中在烟气进口处,因此空气进入混合室的同时,烟气也将进入混合室,从而使得空气与烟气进行混合,降低烟气温度。通过调节第一烟气调节风阀的开度可以调节烟气从烟气回收端口排出的量,从而改变在混合室内空气与烟气的混合比例。
由于排风口与引风机的出风口相对,因此从引风机排出的气流可以将排风口排出;通过改变排风调节风阀的开度,可以限制从引风机排出的气流从排风口排出的量;而从引风机排出的另一部分气流将进入循环室内,在通过循环风口进入混合室内。当从引风机的出风口排出的气流的温度高于外部空气温度时,可以通过调小排风调节风阀的开度,则部分气流再次进入混合室,通过热泵表冷器重复对气流热量进行吸收,可以降低排烟温度。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烟气余热利用,有效降低了废烟气的排放温度,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通过风量、温度的调节混合,使系统的运行工况始终维持在空气热泵机组的最佳工况,使装置始终处于高效状态,有效避免低温气候条件下热泵表冷器结霜造成热泵运行能效降低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能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能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9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