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电视唤醒率和误唤醒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3664.X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6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林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H04N5/63;H04N21/443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视 唤醒 自动化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智能电视语音测试技术,其公开了一种智能电视唤醒率和误唤醒的自动化测试方法,提高唤醒率和误唤醒的测试效率和准确性。本发明通过控制端对测试工装的控制来实现智能电视上电、掉电的控制,不需要人为操作,提高测试效率,由控制端自动发出唤醒词或者误唤醒语料,同时对智能电视的串口日志打印进行监测,通过抓取串口打印信息来对唤醒次数或者误唤醒次数进行统计,并根据程序脚本控制再掉电、上电,如此形成全自动测试方案,没有人为参与,提高测试效率的同时,由于形成统一的测试标准,也必然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智能电视语音测试技术,具体涉及智能电视唤醒率和误唤醒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的逐渐普及,语音功能越来越受到现代消费者的认可。智能设备都会给用户开放一个可以自己设定或者系统设定的唤醒词条。当设备接收到唤醒词条后,用户就可以在唤醒模式下对智能设备发出指令从而完成相应的功能;在未唤醒的状态下,设备不响应用户发出的指令。但是,由于每个用户所处的环境因素影响,都不可避免存在一定比例的误唤醒或者无法唤醒的情况。
误唤醒和唤醒是相对的,误唤醒是指当设备收到不是预先设定的唤醒词命令后,错误将这个语料识别成唤醒词条,导致不是用户自身意图的对设备唤醒情况发生。因此,这种误唤醒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很不好的用户体验。从而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因而,一个新的智能语音设备在研发阶段就要对这个设备提前做唤醒率/误唤醒的测试,以便提前预估到是否达到了售卖标准。
传统技术中测试智能电视唤醒率和误唤醒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方式对智能电视进行掉电、开机、关机操作,并人工发出唤醒命令词唤醒,如此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人工每次发出语料的音量、声调等也会有所有差异,并没有一个标准,会影响唤醒和误唤醒的测试准确性。
因此,本发明有必要提出一种智能电视唤醒率和误唤醒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智能电视唤醒率和误唤醒的自动化测试方法,提高唤醒率和误唤醒的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智能电视唤醒率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应用于包括控制端、测试工装和待测智能电视的测试系统;所述控制端与待测智能电视通过串口线连接,所述待测智能电视与测试工装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测试工装接收控制端的指令,执行对待测智能电视的上电、掉电操作;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控制端通过测试工装控制待测智能电视上电,同时监测待测智能电视的串口日志打印;
b.控制端播放唤醒词,并通过待测智能电视的串口日志打印判断是否有开机日志打印信息,若有,则进入步骤c,否则对播放唤醒词的次数进行自增记录后返回步骤b;
c.控制端记录一次成功唤醒次数,进入步骤d;
d.控制端通过测试工装控制待测智能电视掉电后,返回步骤a;
e.重复步骤a-d,直至达到预定的播放唤醒词的次数;
f.通过统计的成功唤醒次数与播放唤醒词的次数的比值求得唤醒率。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控制端为PC机,所述测试工装为继电器装置。PC机具有执行控制脚本和语音播放的功能,例如:笔记本或带音响的台式电脑等,可以满足控制需求和向待测智能电视播放唤醒词的需求。而继电器装置可以提供上电、掉电的切换功能,从而满足待测智能电视的上电、掉电需求。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电视误唤醒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应用于包括控制端、测试工装和待测智能电视的测试系统;所述控制端与待测智能电视通过串口线连接,所述待测智能电视与测试工装通过电源线连接,所述测试工装接收控制端的指令,执行对待测智能电视的上电、掉电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6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