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微间距高导热超薄铜基线路板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3611.8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6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玮;罗奇;张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H05K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于建 |
地址: | 517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间距 导热 超薄 基线 制作方法 | ||
1.一种高密度微间距高导热超薄铜基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贴有保护膜的RCC进行开窗;
S2,在铜基分离载板上制作凸台,并对所述凸台进行棕化处理,所述凸台位置与开窗位置对应,所述铜基分离载板包括铜基板及载板,所述凸台设于所述铜基板;
S3,将开窗好的RCC去除保护膜,与所述铜基板压合,其中,RCC开窗位置不能与凸台相交;
S4,将S3得到的铜基分离载板进行分板,得到载板及贴有RCC的铜基板;
S5,将S4得到的铜基板,控制线路面铜厚为5-8um,进行线路制作;
所述铜基分离载板包括第一铜基板及第二铜基板,所述载板位于第一铜基板及第二铜基板之间;
所述步骤S2中,在铜基分离载板上制作凸台,具体操作包括:
S201,对所述铜基分离载板的铜基板面贴干膜;
S202,曝光、显影,将凸台及加强框进行图像转移至干膜上,所述加强框设置于铜基板的非有效单元区域;
S203,蚀刻出凸台及加强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微间距高导热超薄铜基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将开窗好的RCC去除保护膜,与所述铜基分离载板的铜基板压合,具体操作包括:
S301,将RCC去除保护膜,与铜基分离载板上的第一铜基板假贴;
S302,加热,使RCC与第一铜基板固定后,在第一铜基板的凸台面贴上耐高温保护膜;
S303,另取一RCC,去除保护膜后与铜基分离载板上的第二铜基板假贴;
S304,加热,使RCC与第二铜基板固定;
S305,压合,去除所述耐高温保护膜,将溢出RCC铜面的树脂磨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微间距高导热超薄铜基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进行线路制作的具体操作包括:
S501,对铜基板去油、酸洗;
S502,对铜基板双面贴干膜、曝光、显影;
S503,对需加厚的线路位置进行电镀加铜;
S504,对电镀后的线路图形镀镍;
S505,去除干膜,闪蚀底铜至所需线路板厚度;
S506,去除镍,露出线路图形,即完成线路制作。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微间距高导热超薄铜基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制作步骤完成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防焊 → 钻孔 → 锣板 → 测试 → OSP → FQC → FQA → 包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微间距高导热超薄铜基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CC的开窗尺寸比预设尺寸大0.09-0.1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微间距高导热超薄铜基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CC包括铜箔及导热介质,所述铜箔为高延电解铜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密度微间距高导热超薄铜基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厚度为50-80u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微间距高导热超薄铜基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厚度为0.1-0.5mm,所述铜基板厚度为0.2-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未经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6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