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照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3044.6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9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上官剑锋;佟艳群;崔登杰;陈明阳;杨磊;马健;陈新;汪诗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13/00;F21V19/00;F21Y115/30;F21W131/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照明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源光纤耦合装置和多根荧光光纤,所述荧光光纤内部均匀掺杂有荧光剂;多个光源光纤耦合装置之间通过荧光光纤相连;所述光源光纤耦合装置包括风冷系统、电路控制系统、激光二极管、光纤耦合器,光纤耦合器包括依次排列的凸透镜、渐变折射率棒透镜、滤光片,光纤耦合器用于耦合激光二极管与荧光光纤,滤光片为荧光光纤的荧光粉受激发所产生波段光线具有高反射率、且对激光二极管所产生波段的光线具有高透过率的透镜。本发明解决了炫光导致视疲劳的问题。该装置成本低、耐用性能好,安全高效、发光均匀、光线柔无眩光且照明效果美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对人行道实现亮化工程中,常使用的方式为传统的钠路灯或LED路灯来实现对人行道的照明。采用此方式实现对人行道的照明,需开凿地沟、铺设电缆、安装灯柱、使用大型辅助设备。因此所需投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对路灯的保养维修困难、存在漏电等安全隐患。同时还存在,光源的利用率低、光污染严重、使人易产生视觉疲劳等缺点。
为解决此问题,人们采用多种方式对应,其中有的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变更反光罩的形状和增加微透镜来提高路灯的照明效率及减少眩光的产生。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路灯的照明效率以及减少眩光的产生,但并没有明显改善传统路灯照明的缺陷,同时也增加相关的额外费用如微透镜部件费用等。还有则为使用其它照明光源来实现对道路的照明。例如公告号为CN20227518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荧光光纤及用该荧光光纤制造的白光照明灯”。其荧光光纤是在光纤表面沉积有一层荧光粉层,由发光二极体发出的光去激发荧光粉层产生荧光从而实现照明,发光角度接近360度。但是此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①荧光粉层裸露在外,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如日晒、风化、碰撞等影响使荧光粉脱漏,降低其发光效率。
②荧光粉层在光纤表面,发光二级体发出的光在光纤内以全反射方式进行传输,导致发光二级体发出的光不易被荧光粉层吸收,从而使发光效率低下。
③发光二级体在光纤内传输,随着光纤距离的增加,发光二级体在光纤内传输的光迅速减少,从而使靠近发光二级体位置处的荧光粉层发出的光亮,而远离发光二级体位置处的荧光粉层发出的光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照明装置,解决炫光导致视疲劳的问题,该装置成本低、耐用性能好,安全高效、发光均匀、光线柔无眩光且照明效果美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光纤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源光纤耦合装置和多根荧光光纤,所述荧光光纤内部均匀掺杂有荧光剂;多个光源光纤耦合装置之间通过荧光光纤相连;
所述光源光纤耦合装置中包括风冷系统、电路控制系统、激光二极管、光纤耦合器,所述激光二极管与电路控制系统电联接;光纤耦合器包括依次排列的凸透镜、渐变折射率棒透镜、滤光片,光纤耦合器用于耦合激光二极管与荧光光纤,所述凸透镜在靠近激光二极管的一端,滤光片在靠近荧光光纤的一端,所述滤光片为荧光光纤的荧光剂受激发所产生波段光线具有高反射率、且对激光二极管所产生波段的光线具有高透过率的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荧光光纤的圆周一侧设有反射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膜层包覆荧光光纤圆周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0°~180°。
进一步地,所述荧光光纤包括纤芯、包层,所述纤芯为掺杂荧光剂的PC透明塑胶制成,所述包层包覆在纤芯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纤芯的直径为20mm;所述包层的厚度为1-1.5mm,所述包层折射率小于纤芯的折射率。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二极管为发射450nm的蓝光的激光二极管,荧光光纤中的荧光剂为能够受激发产生540nm黄光的黄磷荧光剂;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0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