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化旋转域特征提取与雷达目标增强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52848.4 | 申请日: | 2020-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6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伟;崔兴超;李郝亮;吴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 |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邱轶 |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化 旋转 特征 提取 雷达 目标 增强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极化旋转域特征提取与雷达目标增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对获取的极化散射矩阵在绕极化雷达视线方向进行旋转处理,获得旋转极化散射矩阵;
步骤2,基于旋转极化散射矩阵提取Pauli矢量和Lexicographic矢量;其中,Pauli矢量定义为Lexicographic矢量定义为
步骤3,从Pauli矢量和Lexicographic矢量中分别提取极化通道组合,将极化通道组合的极化相关值进行可视化处理获得极化相关方向图;
步骤4,从极化相关方向图中提取以下极化相关方向图特征进行参数化刻画:原始极化相关特征值、极化相关特征最大值、极化相关特征最小值、极化相关度、极化相关起伏度、极化相关对比度、极化相关反熵、最大化旋转角、最小化旋转角、极化相关宽度;
在步骤4提取的极化相关方向图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对比度这一指标优选极化相关方向图特征用于目标增强;对比度定义为极化相关方向图特征中目标区域和杂波区域的极化相关方向图特征取值的比值;
所述步骤1中,极化雷达获得的水平垂直极化基下目标极化散射矩阵为:
其中,SHH为在水平极化发射和水平极化接收条件下获取的复后向散射系数;SHV为在水平极化发射和垂直极化接收条件下获取的复后向散射系数;SVH为在垂直极化发射和水平极化接收条件下获取的复后向散射系数;SVV为在垂直极化发射和垂直极化接收条件下获取的复后向散射系数;
在绕极化雷达视线方向,对极化散射矩阵S进行旋转处理,对旋转域中的旋转角θ,计算旋转处理后的旋转极化散射矩阵S(θ)的表达式为:
其中,旋转矩阵R2(θ)为:
上标T为转置处理,其中旋转角θ取值范围为θ∈[-π,π];
步骤3包括:
对于任意两个极化通道SX和SY,将极化通道SX和SY的极化相关值在旋转域进行可视化处理可获得极化相关方向图,定义为:
其中,·为集合平均处理,|·|为取绝对值处理,上标*为共轭处理;
步骤4中,从每一个极化相关方向图中提取下面十个极化相关方向图特征来表征和刻画极化相关方向图:
原始极化相关特征值为:
极化相关特征最大值为:
极化相关特征最小值为:
极化相关度为:
极化相关起伏度为:
极化相关对比度为:
极化相关反熵为:
最大化旋转角为:
最小化旋转角为:
极化相关宽度BWα为:
BWα=θ″-θ′,其中且
其中,max{·}为求序列的最大值;min{·}为求序列的最小值;mean{·}为求序列的均值;std{·}为求序列的标准差;α为调节因子,取α=0.9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旋转域特征提取与雷达目标增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相关特征目标杂波对比度定义为目标区域取值与杂波区域取值在该极化方向图特征下的比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旋转域特征提取与雷达目标增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相关特征目标杂波对比度TCR表达式为:
上式中,分子Shipmean表示舰船区域极化相关特征方向图特征取值的均值,分母Cluttermean表示海杂波区域极化相关方向图特征取值的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28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