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水预处理用的凝渣剂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2762.1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2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涛;张威风;王维;黄运红;李玉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C21C1/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常晓虎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水 预处理 凝渣剂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水预处理用的凝渣剂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在凝渣剂制备时,以拜耳法赤泥和铝灰为主要原料,经过烘烤、混料和熔炼等步骤制得。在使用凝渣剂时,喷吹颗粒镁的过程中及以后,添加所制备的凝渣剂,使得凝渣剂在铁水表面快速形成SiO2‑A12O3‑Fe2O3渣系,调整炉渣碱度和流动性,增加渣子凝聚性,促使渣‑铁分离,更容易将渣扒除干净,减少温降和避免转炉回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水预处理用的凝渣剂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铁水预脱硫工艺是铁水进入炼钢炉前的一种脱硫处理技术,它是铁水预处理技术中最先发展成熟的炉外脱硫工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钢铁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应用铁水预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减轻高炉脱硫负担,去掉炼钢过程中的脱硫环节,达到节能减排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但在铁水预脱硫工艺中,脱硫后铁水渣中硫量占转炉中总硫量30 %以上,扒渣越不彻底,渣中含硫量越高。脱硫扒渣工序中,单喷颗粒镁脱硫后,渣量少而且稀薄,扒渣不干净,也很难扒除干净, 造成MgS高富集的渣子兑入转炉,使硫又回到钢中,给下一道工序转炉炼钢加重了负担。
铝灰和赤泥主要用于堆存,这既占用了土地,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同时还造成了二次资源的浪费。目前铝灰和赤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较多,但都是针对铝灰或赤泥的独立技术,并未将两种危/固废协同处置利用,且涉及的研究均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缺乏系统性应用工程。
本发明利用铝灰和赤泥中SiO2、A12O3和Fe2O3协同生产凝渣剂,合理利用氢氧化铝资源。对于增加国内铝资源供给、保障铝产业安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宝贵土地资源,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水预处理用的凝渣剂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以赤泥和铝灰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熔炼制备用于铁水预处理的凝渣剂,该方法经过烘烤、混料和熔炼等步骤,凝渣剂具有有成渣速度快、铺展性好、吸附脱硫产物能力强的特性,有利于干净扒渣、缩短扒渣时间、降低铁损、减少温降和转炉回硫及成本低等优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水预处理用的凝渣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将铝灰、拜耳法赤泥进行干燥处理;
步骤二,分别取步骤一干燥处理后的铝灰和拜耳法赤泥备用,铝灰和拜耳法赤泥的用量按照重量百分比分别是50~55%的铝灰和45~50%的拜耳法赤泥;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取原料进行混合均匀,备用;
步骤四,将混合后的混合料粉碎并转入温度为1400~1600℃的环境下熔化,然后冷却至室温后破碎,出炉即可得用于铁水预处理的凝渣剂。
步骤一中对原料的干燥温度是150℃,干燥时间是24h。
步骤三中,所述原料在三维立体混料机中进行12h的混合。
所述铝灰主要组成为:Al2O3 65~70%、AlN 18~22%、SiO2 2~5%、NaCl 2~5% Fe2O31~2%和MgO 3~5%。
所述拜耳法赤泥主要组成为:SiO2 20~25%、Fe2O3 10~15%、Al2O3 25~30%、MgO 1~2%、CaO 20~25%、Na2O 8~13%和K2O 0.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2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