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LN1系列的12V启停电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0881.3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4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赵丹;张剑;何帅强;孙光忠;张郁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B60L50/64 |
代理公司: |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邱雨家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ln1 系列 12 电池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启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LN1系列的12V启停电池系统,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相配合的盖体以及电源结构,穿过所述盖体并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设置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位于所述壳体中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电源结构电连接,还包括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正极柱与所述电源结构之间形成通路或断路;分流器,所述分流器用于检测通过所述负极柱的电流值;电池控制器,所述电源结构、所述继电器以及所述分流器分别与所述电池控制器电连接;通讯接口,所述通讯接口穿过所述盖体并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所述通讯接口与所述电池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使得使用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启停技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LN1系列的12V启停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日趋严峻的汽车环保法规,主机厂根据整车的运行工况进行调查,汽车在市区红灯繁多,有时我们等待红灯的时间甚至比行驶时间还要长,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汽车行业便诞生了自动启停系统,让发动机减少不必要的怠速空转,在节省燃油的同时减低排放。
准确来说,这种启停系统称为Idle-stop怠速停止系统,主用加强型起动机与12V锂离子启停电池将发动机频繁的启动。由于这种方式与普通的启动车辆方式没有太的差别,因此12V锂离子启停电池和起动机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同时需要较多的传感器和控制器检测控制。此种方式最重要对起动机和12V锂离子启停电池进行加强。
这类启停系统多数采用分离结合是起动机,即每次启动起动机齿轮都需要与飞轮结合,增加起动机工作压力,这样启动时必须等待发动机转速掉至零(部分启停系统的起动机采用常结合型,发动机转速无需掉至零,任何转速下都可启动发动机)。起动机和12V锂离子启停电池需要加强其耐用性。因此配置这类启停系统的车辆,其起动机和12V锂离子启停电池比传统起动机更耐用,使用寿命可达30万次。另外12V锂离子启停电池也是需特别加强,让其可快速充放电,同时也需有高容量以应付发动机停机车内用电器的工作使用,并且能够应对频繁的启停工况。
但是,普通的铅酸蓄电池无法在断时间内多次大电流放电,其隔板无法让电离子快速通过,使用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LN1系列的12V启停电池系统,旨在解决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LN1系列的12V启停电池系统,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相配合的盖体以及电源结构,穿过所述盖体并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设置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位于所述壳体中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电源结构电连接,还包括有: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正极柱与所述电源结构之间形成通路或断路;
分流器,所述分流器用于检测通过所述负极柱的电流值;
电池控制器,所述电源结构、所述继电器以及所述分流器分别与所述电池控制器电连接;
通讯接口,所述通讯接口穿过所述盖体并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所述通讯接口与所述电池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结构包括呈U字形的电池架、载体板、两块限位板、若干个电极排以及若干个电芯,两块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电池架的两侧,且与所述电池架形成罩状结构,若干个所述电芯均位于所述罩状结构中,所有的所述电极排均连接于所述载体板,所述电芯穿过所述载体板与所述电极排电连接,一所述电极排与所述继电器电连接,另一所述电极排与所述分流器电连接,所述电池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载体板和所述壳体形成抵触,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芯设置有八个,第n个所述电芯与第n+1个所述电芯形成一芯组,同一所述芯组中的两个所述电芯并联,任一相邻的两个所述芯组串联,其中所述n=1、3、5、7,任一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均设置有缓冲泡棉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0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