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纤维熔融浸渍的3D打印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0693.0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6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贾明印;崔永辉;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209 | 分类号: | B29C64/209;B29C64/20;B29C64/118;B29C64/314;B29C64/336;B33Y30/00;B33Y10/00;B33Y40/10;B33Y40/00;B33Y7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纤维 熔融 浸渍 打印 装置 工艺 | ||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熔融浸渍3D打印装置及方法,以热塑性树脂为基体,以连续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为增强体。3D打印装置包括挤出机、放卷辊、预张紧辊、红外辐射装置、气辅摆动装置、丝材浸润模具、冷却装置和3D打印机。连续纤维束先经过预张紧辊进行预分散,红外辐射装置对连续纤维的上下表面进行预热,预热好的的连续纤维在气辅摆动装置作用下展开一定的宽度,随后进入到丝材浸润模具内,在波浪形流道的作用下完成树脂基体对纤维束的浸润过程,经内牵引辊的牵引向前输送,经过圆形的定型口模后,成型为可用于3D打印的连续纤维预浸丝,经冷却、送丝、打印,最终制得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3D打印制品。该发明可实现连续纤维在树脂基体内的均匀分散和充分浸渍,制得具有良好界面结合、性能优异的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同时可实现连续纤维耗材、3D打印复合材料制品的实时一体化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熔融浸渍3D打印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3D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单一材料成型的零件往往力学性能较差,难以满足各行业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近年来,研究人员将3D打印技术与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打印件力学性能的目的,而短纤维是一种常用的增强材料,因为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相对简单且成熟的制造工艺。尽管用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打印的零部件能提高其力学性能,但这些性能仅略好于纯塑料,由于短纤维的存在,可以检测到明显的孔隙率和粘结不良现象,这也限制了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提升空间。采用连续纤维增强进行3D打印可以显著提高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性能。
目前,利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进行3D打印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直接将连续纤维束引入到打印机的喷嘴中,连续纤维束和3D打印丝材同时通过打印机的喷嘴进行打印,该技术的主要缺陷是连续纤维与热塑性树脂基体的界面结合比较差,纤维束没有经过充分浸渍,这主要是由于3D打印机喷嘴内流道较小短,物料在喷嘴内的停留时间较短,另外缺少足够的成型压力,导致树脂基体对纤维束的浸渍效果比较差。这将不能充分发挥连续纤维对复合材料制品的增强作用。也有将纤维浸渍和打印分开进行的工艺方式,纤维与树脂的浸润性虽然有所改善,但通过预浸槽对固体树脂进行加热效率太低,熔融时间太长,且预浸槽内腔空间太多,容易使熔融树脂在槽内长时间停留而氧化降解,影响复合材料制品的性能。另外,由于没有施压装置,槽内浸渍压力比较低,不利于树脂基体对纤维进行浸渍,不能充分发挥连续纤维对复合材料的增强作用,成型工艺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的表面质量一般比较差,尤其是上表面,这主要和喷嘴出料口与制品的接触面积较小、挤压力不够以及打印过程中的喷嘴内的滞料现象有关,需对喷嘴结构进行优化来提高复合材料制品的表面质量。
发明内容
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熔融浸渍3D打印装置及工艺,实现一步法成型,纤维与树脂基体界面结合良好,纤维充分分散,打印出的复合材料制品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并显著提高3D打印复合材料制品的表面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熔融浸渍3D打印装置,包括放卷辊、挤出机、预张紧辊、红外辐射装置、气辅摆动装置、丝材浸润模具、冷却装置和3D打印机,所述挤出机与丝材浸润模具呈直角式连接;所述丝材浸润模具包括加热棒、流道、内牵引辊和定型口模,丝材浸润模具内的流道为波浪形流道,波浪形流道的包覆角为300°-450°,流道间隙为8~10mm,内牵引辊为一对相向旋转的金属辊,由伺服电机驱动,用来牵引纤维束,以及通过挤压作用实现熔融树脂对纤维束的浸润,内牵引辊对纤维束的牵引速度与打印机送丝机构的送丝速度相同,定型口模固定在丝材浸润模具的末端,定型口模的直径D为0.7-1.2mm,长度为15~20D;所述3D打印机包括发散型喷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0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