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砂岩路堑边坡柔性支护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49943.9 | 申请日: | 2020-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 发明(设计)人: | 耿永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许瑞祥 |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砂岩 路堑边坡 柔性 支护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红砂岩路堑边坡柔性支护施工方法,施工步骤依次为:基底的开挖、格栅的摊铺及搭接、土体的回填压实、顶部处理,具体为在坡体边界加铺土工格栅并反包回填土,利用U型钉、连接棒等连接材料将土与格栅紧密结合形成整体结构,通过加筋反包回填土形成土挡墙,并辅以合理有效的排水渠道,达到保湿防渗,综合排水的目的,能有效地防止因雨水渗入土体而导致红砂岩风化崩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砂岩路堑边坡柔性支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红砂岩是安徽常见特殊土质,也是出现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区域之一,它的软化系数均比较低,浸水崩解。红砂岩的这种特殊工程性质,使得工程上常常发生问题,而又得不到妥善的解决,这类事件在国外也时有发生。湖南省的红砂岩跟其他地区的红砂岩成分不一样,主要为红色的粉砂质泥质岩、泥质粉砂岩等,易风化,易分解,结构松散,当岩层处于顺层坡,更易产生滑坡、崩塌等情况。由于红砂岩在安徽分布较广,安徽几乎所有干线高速公路都会通过红砂岩地区。
一般来说,由石英砂岩、砂岩类红砂岩组成的路堑边坡较为稳定,边坡破坏主要以坠块、局部崩塌等为主,但当边坡岩体中存在顺层强风化带地质界面及泥化夹层时,则易发生浅层坍滑破坏;当路堑边坡岩石由泥质粉砂岩和泥岩组成时,由于该类岩石已属于膨胀性岩土,边坡的破坏将具有膨胀土边坡滑坡破坏特征。传统稳定边坡的思路一般是放缓边坡或者圬工结构防护,其原理要么是超挖土体减小下滑荷载,要么硬防护增加其抗滑力.这个方法对于一般的边坡处治确实有效果,但是由于红砂岩工程地质的特殊性,其用于处治红砂岩边坡的效果却不甚理想。
红砂岩边坡垮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岩性角度看,红砂岩中的泥质粉砂岩和粉质泥岩较为质软,抗风化能力弱,且有遇水软化、失水崩裂的崩解特性;从结构上来看,是由于软弱泥化夹层的抗剪强度不够,产生滑动结构面,使边坡垮塌;从外部环境因素看,通常是由于暴雨引起地表水入渗,而导致砂岩风化崩解,特别是雨水渗入到泥化夹层中,能迅速降低其抗剪强度,使岩层垮塌;从饱和土理论看,雨水的渗入使静水压力增大使有效应力减少,从而导致了抗剪强度不够。软弱泥化夹层的力学性质是影响红砂岩边坡稳定的关键性因素,其含水量达到临界含水量时,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急剧下降,岩层抗剪强度随之下降,边坡失稳。因此,可以将红砂岩垮塌的主要原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红砂岩中的粉质泥砂岩属于软质岩土,且容易风化崩解、遇水软化;2,含有大量软质的泥砂岩结构处,易形成低抗剪强度的滑动结构面;3,雨水渗入泥化夹层经历几轮干湿循环,使得砂岩风化崩解,快速降低其抗剪强度,使岩层滑塌。软弱泥化夹层是影响其边坡稳定的关键因素,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砂岩的内摩擦叫逐步增大,粘聚力先增大后减小,红砂岩的泥化夹层达到临界含水量时,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急剧下降,岩层抗剪强度随之下降,边坡失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砂岩路堑边坡柔性支护施工方法,施工简便,操作简单,保证边坡整体稳定性。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红砂岩路堑边坡柔性支护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基底的开挖
按设计图开挖基底平台和渗沟,要把其中的松土清除干净,在渗沟沟底的整个截面摊铺两布一膜,并铺设排水软管,土工布靠渗沟端边缘应低于路基的地下水位线,另一端延伸至基底平台上,然后向渗沟以及基底平台满铺排水碎石,直至基底铺满0.5m厚;
步骤二、格栅的摊铺及搭接
将已经裁断的格栅按垂直于路中线方向铺设,两幅格栅横向搭接宽度不小于5cm,其间用U形钉固定;上下两层格栅用连接棒搭接,其搭结长度应不小于30cm。
步骤三、土体的回填压实
每层回填反包土设计约50cm,按虚铺厚度30~35cm压实摊铺填土,一般可压至20~25cm一层土,每层格栅可压两层。
步骤四、顶部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99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