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制品阳极氧化着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9610.6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8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郭磊;侯军涛;卢金武;鲁毅;王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庄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26 | 分类号: | C25D11/26;C23G1/20;C23G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曹岩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品 阳极 氧化 着色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阳极氧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钛制品阳极氧化着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处理,将钛制品在75~85℃和超声波的条件下放入碱洗溶液中进行碱洗除油;阳极氧化,将经S1处理后的钛制品放入酸洗溶液中进行酸洗处理,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后,放入阳极氧化液中进行电解处理,阳极氧化液包括磷酸氢钠、硫酸、高锰酸钾、氟化铵,其余为蒸馏水;后续处理,将阳极氧化着色处理后的钛制品放入沸水中并用超声波振动清洗,密封,取出烘干,即得到着色后的钛制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钛合金阳极氧化工艺所获得的氧化膜表面容易被污染,指纹污染后颜色易发生变化,且被污染后不易恢复,严重影响了其装饰效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阳极氧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钛制品阳极氧化着色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钛及钛合金因其具有独特的性质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尖端科技、民用工业、民生用品等各个领域。例如:在航空航天方面,由于钛及钛合金比重小、重量轻、比强度高,而应用于新一代飞机生产;在医学上,钛及钛合金耐腐蚀性好,生物相容性好,与人体排斥性低,广泛应用于牙齿和骨骼的种植体,以及血管内支架等医疗领域,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生物金属材料;在建筑上,由于钛及钛合金独特的特点,其用量逐年增加,一些发达国家也相继建起了钛材建筑物;此外,在日常消费品如手表、手机外壳,笔记本外壳,眼镜框,镜架等方面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扩大。
但是,钛及钛合金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耐磨性差,对氢及熔盐应力腐蚀比较敏感,与其他金属接触易发生接触腐蚀等,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为进一步扩大钛的应用领域,必须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而钛及钛合金表面阳极氧化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表面处理技术。国外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十分重视钛阳极氧化工艺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应用于各行业。而国内关于钛及钛合金表面阳极氧化处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至今仍未建立相应的国家标准。
目前,一般工程上的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工艺中的酸腐蚀活化步骤所采用此外,采用传统的钛合金阳极氧化工艺所获得的氧化膜表面容易被污染,指纹污染后颜色易发生变化,且被污染后不易恢复,严重影响了其装饰效果,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钛制品阳极氧化着色的方法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钛合金阳极氧化工艺所获得的氧化膜表面容易被污染,指纹污染后颜色易发生变化,且被污染后不易恢复,严重影响了其装饰效果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钛制品阳极氧化着色的方法。
实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钛制品阳极氧化着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将钛制品在75~85℃和超声波的条件下放入碱洗溶液中进行碱洗除油;
S2、阳极氧化,将经S1处理后的钛制品放入酸洗溶液中进行酸洗处理,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后,放入阳极氧化液中进行电解处理,所述阳极氧化液包括磷酸氢钠30-50份、硫酸20-40份、高锰酸钾10-20份、氟化铵10-20份,其余为蒸馏水;
S3、后续处理,将阳极氧化着色处理后的钛制品放入沸水中并用超声波振动清洗,密封10~20分钟后,取出进行烘干,即得到着色后的钛制品。
进一步的,所述S1中的碱洗溶液包括碳酸钠25~30g/L、磷酸钠25~30g/L和硅酸钠20~25g/L。
进一步的,所述S1中的碱洗时间为15~25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S2中的酸洗溶液为浓度为35%的55~75mg/L磷酸和100~150mg/L硝酸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S2中的电解时间为1~2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庄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庄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9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