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益生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9151.1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3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苏杰;马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高馨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2/52;A23L33/135;B01F7/18;B01F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李顺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益生菌 饮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饮料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益生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各重量份的组分:辣木1份、陈皮5份、黑曲霉2份、菠萝5份、纤维霉素0.5份、果胶酶2份、干酪乳酸菌1份、枯草芽孢杆菌0.6份、调味剂1份和膳食纤维2份,其中调味剂包括维生素C1份、蜂蜜3份、柠檬酸4份;本发明主要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益生菌饮品在生产制备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释放原料中的黄酮类物质导致黄酮含量低、饮料保健效果差,且益生菌大多为单独发酵难以起到相互促进作用从而提高益生菌饮品整体质量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料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益生菌饮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利于宿主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其中益生菌乳饮料是采用乳粉、鲜乳和白糖为主要原料,经特定益生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饮料,关于益生菌为人体提供营养、促进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详细介绍可以参照顶尖科学期刊《Cell》发表的“益生菌的使用指南”,但是目前各益生菌产业所生产出的饮品都存在以下问题:
而现有技术中的益生菌饮品,在生产制备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益生菌饮品对于人体肠道的吸收辅助,导致益生菌饮品提高的只是口感丰富独特,严重影响了饮料的保健效果,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7100792254中提供的益生菌饮品,考虑益生菌的口感,以及抗氧化抗炎作用,抑菌作用,抗衰老抗癌作用,但为考虑到益生菌对于人体肠道的吸收,而益生菌饮品的是人们促进肠道的友谊饮品,若益生菌饮品失去助消化,促吸收的作用,益生菌饮品只能作为口感丰富的饮品食用。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司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益生菌饮品的制备方法,采用了特殊的原料组成和制备方法,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益生菌饮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主要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益生菌饮品在生产制备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释放原料中的黄酮类物质导致黄酮含量低、饮料保健效果差,且益生菌大多为单独发酵难以起到相互促进作用从而提高益生菌饮品整体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益生菌饮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各重量份的组分:
辣木1份、陈皮5份、黑曲霉2份、菠萝5份、纤维霉素0.5份、果胶酶2份、干酪乳酸菌1份、枯草芽孢杆菌0.6份、纯铁粉2份、调味剂1份和膳食纤维2份,其中调味剂包括维生素C1份、蜂蜜3份、柠檬酸4份,膳食纤维由魔芋和麦麸食物制成;魔芋制成的膳食纤维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能量低,吸水强,同时可溶性纤维在胃肠道内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交织在一起,并延缓后者的吸收,故可以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麦麸制成的膳食纤维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胃肠道,减少吸收,另外不可溶性纤维在大肠中吸收水分软化大便,可以起到防治便秘的作用。
优选的,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辣木选用新鲜嫩叶,然后文火进行炒制,炒制七成干备用;清洗陈皮内表面脏污,然后将陈皮自然风干,最后将辣木同陈皮一齐投入研磨机器中研磨,且研磨后在经80目筛网进行筛选,最后将粉末投入到带有干酪乳酸菌的溶液中并进行搅拌,得到第一浆液;并在所述第一浆料中加入黑曲霉进行发酵制得第一发酵液,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高馨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高馨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91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冷链温湿度监测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