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材感应热加工的工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47501.0 | 申请日: | 2020-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于恩林;牛身身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1D11/00 | 分类号: | C21D11/00;C21D9/00;C21D1/42;G06F17/18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建 |
| 地址: | 066004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热加工 工艺 方法 | ||
1.一种棒材感应热加工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棒材感应热加工参数设定初始加热速度V0;设定速度增量ΔV,加热速度公式如下:
V= V0 +n×ΔV (1)
其中n依次取值为1,2,3,4····n;
、设定目标残余应力σ0,棒材感应加热过程达到动态稳定状态后,棒材外表面最高温度和棒材中心轴温度的差值越大,加工后的残余应力会越大,进而会影响棒材热加工质量,所以根据需要的加工质量来设定目标残余应力σ0;
、感应热加工棒材的温度场的计算;
根据步骤中的棒材的感应热加工参数和设定的初始速度V0求解感应热加工棒材的温度场,其中温度场计算公式如下:
(2)
公式(2)为麦克斯韦方程组,其中,
A、计算电流密度
根据结构方程:
(3)
其中,
由上述方程(2)和(3)即可求解出感应电流密度
B、用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作为热源,计算温度场热源:
(4)
其中,为内热源密度,为电阻率;
C、建立初始温度边界条件:
(5)
其中,
D、设定热流输入以及换热边界条件:
(6)
其中,
E、导热微分方程如下:
(7)
其中,
结合公式(4)、(5)、(6)和(7),求出感应热加工稳定状态后棒材的温度场;
、根据棒材冷却方式计算冷却后棒材的残余应力σ,计算公式如下:
(8)
(9)
其中为热应变,为热膨胀系数,是杨氏模量,是泊松比, 表示弹性矩阵,表示弹性应变,表示塑形矩阵,是塑形应变,由公式(8)和公式(9)可求解出残余应力σ;
、判断残余应力σ和目标残余应力σ0的大小:
若σ≥σ0,则说明此时棒材的加工质量已经低于需要的目标质量,速度已经超过最优值,结束调整过程;
若σσ0,在其他条件和参数不改变的情况下,公式(1)中V= V0 +n×ΔV,n依次取值1,2,3,4····n,重复步骤及后续步骤直至σ≥σ0,取调整过程中倒数第二次的速度值为热加工速度最优解Vm,完成速度的调整过程,结束调整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75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联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咖啡机的对开移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