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蔽式仿古建筑木柱根部锚固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6391.6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淳庆;张承文;林怡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C3/36;E02D27/4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蔽 仿古 建筑 木柱 根部 锚固 装置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隐蔽式仿古建筑木柱根部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锚固装置在基础(1)上设有混凝土柱墩(2),在混凝土柱墩(2)上设有方形磉石板(12),在方形磉石板(12)上设有柱础(5),在柱础(5)上设置木柱(10),室内地坪(3)位于混凝土柱墩(2)与方形磉石板(12)的结合部位;预埋钢筋(4)的下部位于混凝土柱墩(2)内,预埋钢筋(4)的上部穿过方形磉石板(12)和柱础(5)与柱础(5)上部的圆形钢板(6)连接,圆形钢板(6)的上部连接位于木柱(10)中的内嵌钢板(8),沉头螺栓(11)穿过内嵌板预留孔洞(9)将木柱(10)与内嵌钢板(8)固定。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蔽式仿古建筑木柱根部锚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勘察记录:勘察现场后,记录基础(1)的上表面与所述基础(1)正上方室内地坪(3)之间的高度差为H,柱础(5)下表面直径为D;
b).浇筑混凝土柱墩,并预埋钢筋:在基础(1)上方浇筑混凝土柱墩(2),所述混凝土柱墩(2)为边长A=1.5D的方形柱墩,所述混凝土柱墩(2)高度为H;将边长A=1.5D的方形磉石板(12)置于混凝土柱墩(2)上,柱础(5)放置于磉石板(12)上;混凝土柱墩(2)中预埋钢筋(4),所述预埋钢筋(4)均匀排布在距离所述混凝土柱墩(2)截面中心距离0.65D的圆周上,所述预埋钢筋(4)贯穿磉石板(12)和柱础(5)与圆形钢板(6)连接;
c).制备圆形钢板:预制直径为0.8D的圆形钢板(6),所述圆形钢板(6)预留圆板预留孔洞(7),所述圆板预留孔洞(7)个数及位置与预埋钢筋(4)对应;在所述圆形钢板(6)上焊接宽度为0.5D、高度为300~360mm的矩形内嵌钢板(8),所述内嵌钢板(8)上中线位置处每隔100~120mm预留一个内嵌板预留孔洞(9);
d).焊接预埋钢筋与圆形钢板:将所述圆形钢板(6)与预埋钢筋(4)在所述圆板预留孔洞(7)处进行穿孔塞焊;
e).木柱内嵌预制钢板:按照所述圆形钢板(6)和内嵌钢板(8)尺寸,在木柱(10)底部开槽,并将所述木柱(10)对位放置于柱础(5)上;
f).连接预制钢板与木柱:按照所述内嵌板预留孔洞(9)位置在木柱(10)上打入沉头螺栓(11),并将所述沉头螺栓(11)螺帽沉入木柱(10),并对空隙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蔽式仿古建筑木柱根部锚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钢筋(4)、圆形钢板(6)和内嵌钢板(8)选用型号为304的不锈钢;所述预埋钢筋(4)数量为2~6根、直径为10~14mm、锚固长度为所述预埋钢筋(4)直径的30倍;所述圆形钢板(6)和内嵌钢板(8)厚度为6mm~1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蔽式仿古建筑木柱根部锚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圆形钢板(6)和内嵌钢板(8)采用角焊方式互相连接,焊缝高度为6mm~8mm;所述圆板预留孔洞(7)孔径为预埋钢筋(4)直径+2mm;所述内嵌板预留孔洞(9)孔径为沉头螺栓(11)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蔽式仿古建筑木柱根部锚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磉石板(12)厚度为30mm~5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蔽式仿古建筑木柱根部锚固装置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在预埋钢筋穿过磉石板(12)及柱础(5)的孔洞空隙处灌注结构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蔽式仿古建筑木柱根部锚固装置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对空隙进行处理的方法为,在沉头螺栓(11)及内嵌钢板(8)周边的空隙处涂抹结构胶,并在木柱(10)上的沉头螺栓(11)处采用木屑和结构胶混合的木屑胶泥填补,待木屑胶泥固化后打磨并清理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63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形零件同步抓取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双重复位系统的自复位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