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上组合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45970.9 | 申请日: | 202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6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叶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可 |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B63H1/14;B63J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组合 平台 | ||
1.一种水上组合平台,其特征是:它采用可以独立漂浮在水面上的多种平台自由组合而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的平台,第一种是数量众多分设各种内部空间的多功能平台,可以分别为人类提供吃、住、商业、医疗、教育、办公、娱乐等需要的建筑空间,也是海水淡化净化、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以及其它生产生活设施安装的平台,第二种是数量众多的陆生动植物平台(4),可以为长期生存在水上的人群提供农作物或其它有价值的植物,也可为陆生动物提供一定的栖息空间,同时它也是水上生活垃圾燃烧处理成肥料后的收纳处,第三种是综合运动平台(5),主要为长期生存在水上的人群提供各种运动场地;每种平台都具备主动或无线受控的移动定位功能,计算控制机构分别隐藏在各自安全的结构中,动力均来自于设置在平台周围水面下的多台螺旋桨,各自所需的能源则都取之于该平台水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其能源存储控制系统,每种平台都会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若干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比如说任何平台负载变化较大时或海浪引起的颠簸超过限值范围时都需要多个传感器为计算控制机构提供姿态调节信号、任何两节平台自动对接时也需要多个传感器为计算控制机构提供定位信号;所有平台总体上分为两种组团状态,一种是不需长途迁移的自由漂浮状态,这种状态下的最优组团方案是以综合运动平台(5)为中心、多功能平台和陆生动植物平台(4)首尾相接形成层层包围的圆形封闭环岛,包围环岛的多功能平台和陆生动植物平台(4)层数则可根据总居住人数任意确定,每层多功能平台和陆生动植物平台(4)会自然的形成一圈圈环形走道,每一圈之间以及最内圈与综合运动平台(5)之间设有多处联络通道,环岛中心综合运动平台(5)之外的空余水面还可以按照各种方式摆放若干多功能平台和陆生动植物平台(4),这样组团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每一个居住单元到达综合运动平台(5)的距离,同时也可以有效的过滤海浪的干扰,很显然,越是靠近中心的圈层就越安静平稳,另一种组团状态则适应于长途迁移,这时所有多功能平台和陆生动植物平台(4)由若干节排列成直线型前进,以减少前进阻力,综合运动平台(5)独立前进,动力充足时也可以拖着若干陆生动植物平台(4)共同前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组合平台,其特征是:不同平台之间的联络通道尽可能采用每个平台本身的标准搭接附件构成,少数标准搭接附件难以配合的通道则用独立的跳板(6)搭接,为实现对接组队,每节长方体结构的多功能平台(1)首尾壁面上对应位置各设三个传感器(20),船首紧贴甲板(7)下面隐藏了一块旋转轴位于甲板(7)左下角、半径与甲板(7)等宽、弧长小于90°的扇形活动甲板(16),同时船首左下角在扇形活动甲板(16)旋转轴同圆心下方设置有上下两个电磁锁及定位卡环(14)、在船尾同侧对应位置设置有配套的两个锁环(15),当两节长方体结构的多功能平台(1)首尾对接成功后,第一节长方体结构的多功能平台(1)船尾的两个锁环(15)和第二节长方体结构的多功能平台(1)船首的两个电磁锁及定位卡环(14)就嵌套在一起,并且锁芯可以围绕锁环(15)旋转,另外第二节长方体结构的多功能平台(1)船首的扇形活动甲板(16)侧边卡接到第一节长方体结构的多功能平台(1)船尾后,二节长方体结构的多功能平台(1)无论转动到什么角度、扇形活动甲板(16)相应的就会拉出多少角度,与两边甲板(7)共同形成一个连续封闭的走道,在圆形环岛组团方式下自然的就形成一圈封闭的环形散步走道;长方体结构的多功能平台(1)还可以在甲板(7)两侧下部接近水面的高度对称设置扩展太阳能电池板(21)(下面根据需要在适当位置会绑定泡沫板提供浮力),并在甲板(7)两边设置下到扩展太阳能电池板(21)的楼梯(22),圆形环岛组团方式中每一圈长方体结构的多功能平台(1)按一定数量间距布置一节这种带扩展太阳能电池板的多功能平台(2)可以作为圈层之间的连接通道;圆柱体结构的多功能平台(3)可以在中间高度(当然位于最高吃水线(maximum waterline)之上)增加一圈环形走廊(27),该环形走廊(27)可以直接开门(25)通向圆柱体结构的多功能平台(3)内部,另外该环形走廊(27)栏杆有多处一两米宽的缺口,每处缺口都设置有一个与栏杆等高、同缺口宽度相同的活动桥(26),该活动桥(26)背面捆绑了泡沫之类的材料、翻转90°平放到水面后就是圆柱体结构的多功能平台(3)出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可,未经叶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597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