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热循环隧道窑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43126.2 | 申请日: | 2020-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7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 发明(设计)人: | 叶昆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东忠窑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3J15/04;F23J15/02;F23J15/06;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循环 隧道窑 | ||
1.一种节能型热循环隧道窑,其特征在于:包括窑体(1)以及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在窑体(1)上的换热装置(2)和过滤装置(3),所述换热装置(2)包括密封的换热箱体(21),所述换热箱体(21)内盛有水,所述窑体(1)具有伸入换热箱体(21)内水中的输气管(11),换热箱体(21)的另一侧设置有位于水位上方的出气管(4),设置有进水管道(241)和出水管道(242),且进水管道(241)和出水管道(242)上均设置有对其流速进行控制的调节阀,所述出水管道(242)上螺旋缠绕设置有换热管(243),所述换热管(243)的一端进水并沿着换热管(243)在出水管道(242)周壁流过再从另一端送出;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有过滤罐体(31)以及设置在过滤罐体(31)内的活性炭滤芯,所述出气管(4)送入的尾气经过活性炭滤芯过滤后再从过滤罐体(31)中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循环隧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体(31)内上下分隔设置有第一分隔板(32)和第二分隔板(33),并通过第一分隔板(32)和第二分隔板(33)分隔形成上中下三个区间,其中第一分隔板(32)与第二分隔板(33)之间为供活性炭滤芯放置的过滤区间(34),所述过滤罐体(31)的一侧壁上还设置控制过滤区间(34)开闭的封板(37),所述出气管(4)伸至过滤罐体(31)内部并由上至下连接第一分隔板(32)同时与过滤区间(34)连通,所述第二分隔板(33)上密布开设有若干孔隙小于活性炭滤芯的透气孔,所述第一分隔板(32)和第二分隔板(33)之间还设置有连通上下两个区间的通气管(35),所述过滤罐体(31)顶部还设置有供过滤后尾气排出的排气管(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循环隧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体(31)内盛有水,且过滤罐体(31)的两侧设置有输水管道(311)和排水管道(312),输水管道(311)和排水管道(312)上同样设置有对其水流速度进行控制的调节阀,所述排水管道(312)的高度高于第一分隔板(32)的高度并低于过滤罐体(31)内水面位置,所述通气管(35)与第一分隔板(32)连接的一端向上延伸且最高点高度高于排水管道(312)的位置且低于水面位置,所述排水管道(312)中送出的水作为换热管(243)的进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循环隧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道(311)连接在过滤罐体(31)底部并与第二分隔板(33)下部空间连通,所述通气管(35)设置有至少两根,且设置在第一分隔板(32)和第二分隔板(33)的边沿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循环隧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242)的出水端通过法兰(246)连接有余热回收管(244),所述余热回收管(244)上螺旋缠绕设置有二次换热管(245),所述二次换热管(245)的一端进水并沿着二次换热管(245)在余热回收管(244)的周壁流过再从另一端送出,且二次换热管(245)中送出的水作为输水管道(311)的进水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循环隧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4)上连接有一水流进管(5),所述过滤罐体(31)内还设置有与出气管(4)连通的水流管(36),所述水流管(36)一端与出气管(4)连通,另一端向上穿出过滤罐体(31)随后弯折向下延伸,所述过滤罐体(31)的一侧设置有供水流管(36)该端插入的水封桶(6),所述出气管(4)、水流进管(5)和水流管(36)均设置有控制其开闭的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循环隧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4)上设置有压力表(7),所述压力表(7)位于出气管(4)阀门的前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节能型热循环隧道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管(36)的最高处位置还连接有气压平衡管(361),所述气压平衡管(361)伸至过滤罐体(31)内部且位于通气管(35)上方,所述过滤罐体(31)内部的水位高于气压平衡管(361)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东忠窑炉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东忠窑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31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