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延时控制方法及装置、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2255.X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6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魏炽频;卢海平;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彭久云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天津华苑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延时 控制 方法 装置 测试 系统 | ||
一种信号延时控制方法及装置、测试系统。该信号延时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初始延时值,并且根据第一初始延时值进行调制,得到第一绝对延时值;从测试平台获取第一时钟信号以及第一输入信号;将第一时钟信号延时第一绝对延时值以得到第一延时时钟信号,将第一输入信号延时第一绝对延时值以得到第一延时输入信号;基于第一延时时钟信号和第一延时输入信号,向待测试装置提供激励信号。该方法可以为待测试装置提供测试所需的激励信号(例如延时时钟信号和延时输入信号),便于在功能验证(即前仿真)阶段引入延时信息,可以提高验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信号延时控制方法及装置、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通过一定的工艺,把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并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芯内,从而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集成电路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使得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延时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初始延时值,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进行调制,得到第一绝对延时值;从测试平台获取第一时钟信号以及第一输入信号;将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延时所述第一绝对延时值以得到第一延时时钟信号,将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延时所述第一绝对延时值以得到第一延时输入信号;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延时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一延时输入信号,向待测试装置提供激励信号。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延时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得延时周期数量、调制参数、第一延时值及第二延时值。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延时控制方法中,所述调制参数包括时间精度。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延时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延时值、所述第二延时值以及所述延时周期数量获得调制精度。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延时控制方法中,获取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进行调制,得到所述第一绝对延时值,包括:根据随机算法或预设值设定目标延时值,并设定延时调制范围;基于所述目标延时值和所述延时调制范围,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得到所述第一绝对延时值;其中,所述目标延时值处于所述延时调制范围内。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延时控制方法中,基于所述目标延时值和所述延时调制范围,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得到所述第一绝对延时值,包括:将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作为所述第一绝对延时值;判断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是否处于所述延时调制范围内;当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处于所述延时调制范围内时,将所述目标延时值作为所述第一绝对延时值;当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未处于所述延时调制范围内时,将所述调制精度作为步长,根据所述步长改变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以得到第三延时值,将所述第三延时值作为所述第一绝对延时值,直至所述第三延时值处于所述延时调制范围内;当所述第三延时值处于所述延时调制范围内时,将所述目标延时值作为所述第一绝对延时值。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延时控制方法中,将所述调制精度作为所述步长,根据所述步长改变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以得到所述第三延时值,将所述第三延时值作为所述第一绝对延时值,直至所述第三延时值处于所述延时调制范围内,包括:比较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与所述目标延时值;当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小于所述目标延时值时,每隔一个所述时间精度的时间,将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增加一个所述步长以得到所述第三延时值,直至所述第三延时值处于所述延时调制范围内;当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大于所述目标延时值时,每隔一个所述时间精度的时间,将所述第一初始延时值减小一个所述步长以得到所述第三延时值,直至所述第三延时值处于所述延时调制范围内。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延时控制方法中,所述调制参数还包括调制使能与调制暂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22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