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型钢梁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0552.0 | 申请日: | 202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6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于亚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倡创(上海)咨询管理事务所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E04G21/18;B66C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崇明区新海镇跃***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安装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型钢梁安装结构,包括型钢梁易拆支架一钩多吊装置、型钢梁落位临固调整体系和型钢梁空中安装定型化吊篮;所述型钢梁易拆支架一钩多吊装置包括吊钩、母吊绳、吊头、吊梁、H型钢梁、上吊鼻、下吊鼻、凹口和吊杆;所述型钢梁落位临固调整体系包括钢柱、耳板、水平支撑杆、支撑吊耳、定滑轮、钢锲、连接板、腹板、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所述型钢梁空中安装定型化吊篮包括吊篮、加强斜撑、安全网、连接横杆、固定板、连接竖杆、上限位轮、下限位轮、H型钢梁和钢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型钢梁易拆支架一钩多吊装置设置的吊头和吊绳隔杆,可有效实现一钩多吊,型钢梁吊装过程中相互平行,互不影响,施工效率高且安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型钢梁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钢结构施工技术迅猛发展,各构件之间通常先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成单元整体,再进行安装,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在这些钢结构建筑中,都大量使用了H型钢梁。H型钢梁在吊装过程中需要设置临时固定装置的同时,还要做到精确调整对位,而且需要提供给作业人员安全稳固的操作平台,进而完成钢梁的高强螺栓安装及焊接工序。然而H型钢梁构件数量多、重量小,起重机具使用紧张,作业量大且安装精度要求高。传统的施工方法工作效率低,施工进度慢,因此无法满足H型钢梁的吊装需求。
综上所述,目前拟寻求一种结构安全、稳定性高且能高效精确安装的型钢梁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型钢梁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这种型钢梁安装结构,包括型钢梁易拆支架一钩多吊装置、型钢梁落位临固调整体系和型钢梁空中安装定型化吊篮;
所述型钢梁易拆支架一钩多吊装置包括吊钩、母吊绳、吊头、吊梁、第一子吊绳、吊绳隔杆、第二子吊绳、H型钢梁、上吊鼻、下吊鼻、吊耳、上翼缘板、吊孔、凹口和吊杆;所述吊钩连接母吊绳,所述母吊绳两端分别设置在吊孔上,所述吊孔设置在吊头上部,所述吊头设置在吊梁两端;所述凹口设置在吊头底部,所述吊杆设置在凹口上并与凹口平齐;所述第一子吊绳上端设置在吊杆上,下端设置在上吊鼻上;所述上吊鼻设置在吊绳隔杆上部,所述下吊鼻设置在吊绳隔杆下部;所述第二子吊绳上端设置在下吊鼻上,下端设置在吊耳上;所述吊耳设置在H型钢梁的上翼缘板端部;
所述型钢梁落位临固调整体系包括钢柱、耳板、水平支撑杆、支撑吊耳、定滑轮、电动葫芦、拉绳、吊耳、钢锲、连接板、普通螺栓、临固平台、腹板、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钢柱与H型钢梁安装连接处,所述临固平台设置在连接板下方的钢柱上,所述定滑轮设置连接板上方的钢柱上,所述耳板设置在定滑轮上方的钢柱上,所述水平支撑杆设置在相邻的钢柱之间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耳板上,所述支撑吊耳设置在水平支撑杆下方,所述吊耳设置在钢梁上翼缘板端部,所述钢梁下翼缘板端部设置在临固平台上,所述电动葫芦一头的拉绳绕过定滑轮连接吊耳,所述电动葫芦另一头的拉绳连接支撑吊耳,所述钢锲设置在钢柱和H型钢梁之间,所述钢梁腹板设置在连接板处并使用普通螺栓临时紧固;
所述型钢梁空中安装定型化吊篮包括吊篮、加强斜撑、安全网、连接横杆、固定板、连接竖杆、上限位轮、下限位轮、连接轴、调节栓、滚轮、上翼缘板、连接纵杆、调节槽、爬梯、定滑轮、绳索、H型钢梁和钢柱,悬挂式对称矩形的吊篮设置在H型钢梁两侧,吊篮侧壁的连接竖杆之间设置有爬梯,所述安全网设置在吊篮四周,所述加强斜撑呈交叉设置在安全网外侧,所述连接横杆设置在对称的连接竖杆之间,所述连接纵杆垂直设置在两连接横杆之间,所述滚轮设置在连接纵杆下方,所述固定板设置在连接竖杆上部内侧,所述调节槽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连接轴一端设置在调节槽内,连接轴通过设置在固定板两侧的调节栓调节间距,所述上限位轮和下限位轮设置在连接轴外端并夹住上翼缘板,所述定滑轮设置在钢柱上,所述绳索两端设置在定滑轮处,绳索连接吊篮。
作为优选:所述吊头上部为弧形结构,下部为等腰梯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倡创(上海)咨询管理事务所,未经倡创(上海)咨询管理事务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05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纹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双层沟道结构的突触晶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