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控拟态安全网关多节点协同与联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39019.2 | 申请日: | 2020-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4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明;陈双喜;潘高宁;张晟;曲振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12/66;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 地址: | 31005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拟态 安全网关 节点 协同 联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控拟态安全网关多节点协同与联动方法,通过多节点网关间预先约定秘密特征集合、伪随机序列生成函数集合,秘密变换规律等;并用隧道技术,通过协议内嵌同步消息,多网关节点间的配合,同时运用动态约定的伪随机序列,使工控协议整体上呈现随机、动态变化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安全技术领域,涉及拟态网关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工控拟态安全网关多节点协同与联动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工控安全网关作为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防线,通过访问控制,防御黑客攻击。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操作系统本身漏洞以及应用系统的漏洞被发现,安全网关也成为了攻击对象。如何有效解决目前工控安全网关结构静态型、防护效果瞬时性问题已成为部署工控安全网关时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与传统的网络防御手段不同,拟态防御通过动态化、随机化、主动化的手段改变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或执行环境,突破传统网络信息安全被动防御的窘境,将“亡羊补牢”式的被动防御转变为难以被侦测的主动防御,改变目前易攻难守”现状。
由于工业控制系统始终把可用性放在首位,任何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应用的设备和部件必须在实时性、可靠性和性能满足可用性限制条件,因此不能简单采用目前拟态机制所提出的DHR模型,需要深入分析工业网关其功能和工控网络特殊性,构建一种新型工控拟态安全网关系统架构,使其不仅能满足工控网关的功能、性能要求,而且具备拟态防御所要求异构性、多样性、动态随机性、主动性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工控拟态安全网关多节点协同与联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工控拟态安全网关多节点协同与联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工控现场包括数据管理层、监控操作层、现场总线层,将工控拟态安全网关部署在数据管理层、监控操作层、现场总线层等各层交界边界处,并根据工程数据流向,在各网关之间规定上下级关系,称为一组联动网关。规定上下级关系的具体过程为:规定流经数据管理层-监控操作层-现场总线层的方向为数据流向的正向,在数据流向的正向上,数据流从上级网关Gk流向下级网关Gk+1,且中间无其他网关。
(2)在步骤(1)中所述一组联动网关内通过IPSec协议隧道模式约定各网关秘密特征集合S、伪随机序列函数集合F,并形成秘密变换规律(S,F)。
(3)上级网关Gk在需要联动变化时,通过IPSec协议隧道模式,并根据步骤(2)所述秘密变换规律(S,F)与其下级网关Gk+1进行通信,二者进行联动变化,下级网关Gk+1根据通信内容决定是否通知其正向联动网关Gk+2进行联动。
(3.1)若当前通信内容需要下级网关继续联动变换,即未达到变换范围边界,则Gk+1需要通知其联动网关Gk+2进行联动,并根据IPSec协议隧道模式以及其秘密变换规律(S,F)进行联动。所述变换范围边界指根据通信内容,Gk需要n个网关实现从Gk+1至Gk+n进行联动变换,则变换范围边界为Gk+n。
(3.2)若当前通信内容不需要下游网关继续联动变换,即已达到其变换范围边界,Gk+1不需要通知其联动网关Gk+2进行联动,停止正向通信。
(4)重复步骤(3),直至所有网关联动完成后,根据IPSec协议隧道模式向中心处网关反向传送联动变换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90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